瀏覽單個文章
Earstorm-5
Senior Member
 

加入日期: Apr 2017
文章: 1,436
引用:
作者超軼絕塵
不只半導體台灣金融業也很吃香
當然許多注重專業技能的也都不會太差
也不是只有中國能去
這些甚麼GDP GNP還是啥薪資平均數 中位數
如果不敢去闖闖看只能待在基層那怎樣都是看辛酸的
因為基層註定就是中間偏下的
現在到處都在搞建案連女生都敢去工地為了一個月40K+
應該說現在已經不存在
沒有特別專精的專業技能又不冒險創業也不四處看情勢搞投機
只想乖乖在一個基層位置上磨幾十年
就能滿足食衣住行跟下半輩子開銷的便宜事了


這話是部分正確, 因為人與人是互比的, 就像自動化也是會取代人力, 人也是取代人.
我加入公司後, 台北的3人? 其實從不知確切人數, 收起來, 而下個月又要整併辦公室.
高雄市中心處的要移過來, 雖然我刻意封閉自己接收消息, 但也猜得出來是一種精簡.
行業/產業別, 日本正在推行回流, 這次我接到的case就是日台都進行.
(實際比對: 時效性/成效性/價差 - 這代表是認真考慮撤退或大幅度縮小規模?)

此外, 2001年我月薪就4萬8了, 跟現在相比也不算差, 時期與機運非常肯定存在!
那時候所有人砸錢不手軟, 極端數字接近300套設備不談, 十幾套是常態, 現在.. 1~2台.
台喔.. 不是套.

絕大多數人是沒有什麼特別的, 只是取代容易與否, 以及代價高低的差異.
說穿了, 如果所有人品質都提升, 那原本相比優秀的人就變成平庸了而已.
重點真的是古人就已經看明白的: 卡位.
===

離題了, 但回主題, 台灣人的真實資產其實是被低估的, 很多計算都沒有跟上新價格.
我相信台灣人整體實際上是很有錢的, 其中比較困苦的人一定有, 但其實沒有那麼多.
為什麼? 就像日本一樣但路線略有不同, 都是很愛儲蓄的民族, 日本人存銀行, 台人..
=>房地產.
收入不算高, 但都會有房子, 幾乎, 有了一棟, 就會開始準備第二棟, 乘以現在價格.

但超大說的沒錯, 要自己去找出路, 2個主因:
1. 政府制度一改再改, 我不多說, 只告訴你會很慘, 而且會加速變更糟.
2. 工作變革的里程碑到了, 工業革命, 網路革命, 自動化革命, 接下來.

我這次感覺的就是[接下來], 但不曉得該叫做什麼名稱, 只知道我工作簡單減少化.
透過視訊, 不再那麼常跑現場或國外, 可以說被低薪(相對)的取代了, 我隔空指導~
既然如此配合, 相信接下來薪水提升也會變緩(或停止), 工作就是賣價值, 人事物.

COVID-19之前, 他們還是很喜歡時不時叫我出門, 配合得舒服, 有我在旁很安心.
被強制使用科技來配合後, 他們也漸漸習慣分開行動, 我只要有出現在位置上就好.
...

說多了, 就聊聊, 愛看的人看, 希望彼此有啟發什麼.
     
      
舊 2020-09-22, 08:44 AM #5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Earstorm-5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