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sutl
早期的ATOM可以視為486,那個性能很糟糕啊
|
第一代ATOM(Bonnel)應該是比較接近586(Pentium),有2-way superscalar但沒OoOE
Atom要到第三代(silvermont)後加進簡單的OoOE後性能才算比較可接受
題外話
最新一代Tremont的front-end要改成6-wide fetch/decode(3+3)
有點好奇為小核何要改成這樣子
x86本身就不是指令平行度很高的架構,不論是icc或gcc優化出來的也才2.x inst./cycle而已
然後instruction decode的部份又是公認耗電的東西
就算是高性能的大核也沒這麼寬,目前的core 9代也才(4+1) Ryzen(4)
大概是最近工程師有什麼新發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