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
作者FLYFLY4
中文系統不是只有已經組好的單個中文字而已,還有中文字的「筆畫」和「部件」,
還有漢文化的符號 例如 太極陰陽圖案、八卦符號等等,甚至還有注音符號、正體中文全形標點符號,這些都可以拿來利用。
這本來就需要一整套多去 規劃 設計 研發 定義 每個 筆畫 和 部件 漢文化符號 在電腦上 的程式語言內各是什麼意思。這是需要開發團隊去想的。
我只奢望若未來臺灣社會有機會成立這樣的開發團隊的話,研發過程不要把英文的思路帶進來,要百分之百的國語思路。
|
別人在講的是 如何輸入進入處理器指令
你在講的是語言學的範圍
想要國語思路可以啊
但是你要怎麼克服「輸入」這個問題?
就算精簡再精簡好了
你要怎樣設計出一個「輸入工具」可以對應 九萬五千字 的源頭?
如同你所說的 已經做出 768個碼位
有什麼工具可以負荷這樣的輸入?更別提輸入的人還要了解 768碼位的組合
低頭看看你的鍵盤了不起才一百出頭鍵盤 已經大數人很多組合鍵都不知道了
要從頭學習一個 768碼位的工具然後來完成原本可能只需要十分之一不到時間就能完成的任務?
要使用怎樣的工具去「餵」CPU 吃你的指令
然後能產生怎樣的應用出來
自製的CPU要先能存在
所謂 中文思維的機械語言才能存在
這個最基礎的問題要是不能克服的話 在這裡講一堆東西都是沒有用的
然後最後的最後
產品的存在必然有它特定的市場定位需求存在
你所謂 全中文思維的電腦工具 的定位在哪裡?
不能賺錢的產品自然會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