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ycli6921
Advance Member
 

加入日期: Mar 2002
文章: 484
有跟沒有都不是那麼絕對的
如果那麼肯定
為什麼要等1/20才開設防疫指揮中心





https://www.facebook.com/pcman.im/p...=48&__tn__=EH-R

今天滿多朋友在熱烈討論衛服部發給 WHO 的這封信,所以想說幫大家補充一下醫療相關背景,討論起來會比較方便。

Atypical pneumonia: 非典型肺炎
非典型的意思,其實是相對於 "典型" 一般常見的細菌性肺炎,有不一樣的表現,是對一群疾病的統稱,並不是只有 SARS 或冠狀病毒。

普通社區常見細菌性的肺炎,一般會高燒咳嗽帶濃痰,嚴重會有呼吸喘,甚至呼吸衰竭需要急救的情形,X 光檢查會看到肺泡被填充的大片浸潤,是一般醫院常見疾病,常見肺炎鏈球菌等等,使用抗生素治療。

但有一群不是常見細菌,或甚至是病毒造成的肺炎,表現則很不一樣,常見乾咳沒有痰,甚至喉嚨痛等肺部以外症狀,而 X 光片不是肺葉的浸潤,而是在肺泡之間的間質會看到浸潤,臨床表現大不同,謂之非典型。(像退伍軍人桿菌,雖然同為細菌,其實是歸在非典型肺炎) 病毒 (SARS, 流感...) 造成的也屬於這類,而抗生素治療對病毒無效。有時候對於病毒造成的,也有另外一個字可以形容 - pneumonitis (拉丁字尾 itis 是發炎的意思,但是細菌造成的發炎慣用 pnaumonia 而非 pneumonitis)

另外有些不是感染的原因,也會造成肺部發炎,像是吸入化學物質傷害,或自體免疫疾病,但這種的會稱為 pneumonitis,不會稱為 pneumonia。叫做 pneumonia 不論是 typical 還是 atypical,基本上都是感染症。

至於 isolation (隔離),一般會對病人進行隔離的常見狀況有幾種:

病人有高度傳染的疾病,尤其是會透過空氣傳染的疾病。台灣最常見肺結核,其他懷疑會透過空氣傳染的也會隔離。SARS 當然不用講了大家都很熟悉。這種會需要負壓隔離,負壓顧名思義病房裡面氣壓比外面低,所以外面空氣會流進去,裡面髒空氣不容易流出來。

此外,接觸型的高度傳染疾病其實也會隔離,例如常見的疥瘡。但這種的不用負壓,它不是透過空氣。

還有一種是病人本身抵抗力過低,容易被感染。最常見是癌症做化療,導致白血球過低,或血癌骨髓移殖患者術後血球過低無抵抗力等等。這種不但是要隔離,連餐點都要特殊消毒,要盡量無菌。其他免疫疾病,例如紅斑性狼瘡,嚴重的時候也可能會有血球過低的狀況,這些隔離的目的就是保護病人不受外界感染。
注意這種不是負壓病房,必要時反而會需要正壓,目的是讓外面的髒東西不容易流進去。

所以就整個上下文來說,感染性的肺炎患者需要隔離,表示 "有傳染可能" 大略是沒有錯的,但對於未知的新興疾病,不確定會不會傳染 (也可能不會),只是先預防隔離起來,這也是有可能的,端看你從哪個方向看。

醫療是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過程,在資訊不足的狀況下做判斷,沒有辦法保證 100% 每次都對,所以重要的是我們是否有隨著資訊越來越充足,快速修正我們的做法。

沒有人希望看到不好的事情發生,事後檢討每個錯誤是怎麼發生的,確實有必要,但比起爭論誰最應該負責,焦點可能更需要放在怎樣彌補現有系統不足,讓我們能避免下一次災難,這會是更重要的事情。
舊 2020-06-09, 04:12 PM #7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ycli6921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