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ekbench 5:
Single-Core Score => 1402 (1335);
Multi-Core Score => 7591 (7378);
去年3600X測試數據為Geekbench 4,在此無法對比。
 
FRYRENDER:
Running Time => 2m 08s (2m 16s);
x265 Benchmark 2.1.0 => 54.88 FPS (53.92 FPS);
3600X超頻後分別為2m 29s與51.92 FPS。
 
Intel第9代使用9600KF 6核心6執行緒來對應AMD 3600X的相近價位帶,
9600KF除了在單核時脈較高會讓電競環境的效能較高之外,
對於多工效能還是3600X擁有6核心12執行緒會有更多的優勢。
不過第10代開始在i5等級200美金以上的CPU提升至6核心12執行緒架構,
雖然比起第9代同級價位會再高一點,但單核時脈與執行續皆有明顯再提升,
對照組3600X超頻4.3G全核幾乎目前Ryzen架構長時間穩定使用的超頻極限,
10600K預設只落後3600X超頻在CINEBENCH R15與R20兩個全核效能,
而10600K超頻5G後也只落後3600X超頻CINEBENCH R20一個全核效能,
CINEBENCH全核測試不愧為AMD發表會必測項目,Ryzen架構藉著多核有其優勢,
而以上幾款軟體的測試顯示,10600K單核全勝且全核效能在多數軟體也有其優勢。
室溫29度,電源模式設定為平衡,預設待機約37W,CINEBENCH R15全核全速約232W,
待機溫度約36~38度,CINEBENCH R15全核全速約84~91度。
超頻5G時,預設待機約71W,CINEBENCH R15全核全速約252W,
待機溫度約38~41度,CINEBENCH R15全核全速約87~93度。
10600K溫度表現比起上一篇10900K預設值還要高8~10度,
兩款CPU皆用同款MSI Core Frozr XL高階空冷散熱器,
而且我左看右看、上看下看並沒有發現散熱器安裝不密合,拆下來看散熱膏壓痕也很密實,
最後只能暫時先猜測是否先後兩款主機板不同,測溫晶片不同所造成的差異。
10600K預設搭配DDR4開啟XMP 3200 CL16 18-18-38 2T,
AIDA64 Memory Read - 45315 MB/s / Write - 45970 MB/s。
3700X預設搭配DR4開啟XMP 3200 CL16 18-22-52 1T,
Memory Read - 44277 MB/s / Write - 25545 MB/s。
 
超頻DDR4 4400 CL19 23-23-64 2T,
AIDA64 Memory Read - 55811 MB/s / Write - 63095 MB/s。
3600X搭配DDR4超頻4066 CL18 22-22-42 1T,
AIDA64 Memory Read - 39608 MB/s / Write - 22347 MB/s。
 
去年3600X測試提過因架構設計,8核16執行緒以下DDR4寫入效能會降低許多,
要完整寫入頻寬要選擇3900X,而要最佳頻寬原廠建議到DDR4 3733即可。
Intel第10代DDR4預設值最高只提升至2933,並沒有許多人所預期3200,
要拉高時脈需要藉由DDR4開啟XMP技術或依體質手動來做超頻調整。
DRAM整體表現還是Intel會比較有優勢,拉高時脈也可以同步拉高頻寬。
3D效能同上一篇10900K測試也由手邊GTX 1060 6GB來測試,
用來對比CPU不同產生的3D效能差異,1060算是普遍度還算高的顯卡,
因為去年測試3600X用不同款的更高階顯卡,所以無法在這裡提供對比,
以下照片用10600K超頻5G,後方括號為預設值,再另外搭配10900K做對比。
3DMARK Time Spy CPU score => 8898 (8179),
10900K預設值為14281。
 
UNIGINE 2:
1080P MEDIUM => 8995 (8641),
10900K預設值為9711。
 
FINAL FANTASY XIV : Shadowbringers:
1920 X 1080 HIGH=> 15177 (14974),
10900K預設值為15424。
 
3DMARK對於CPU效能比重較高,所以有明顯的效能落差。
其他兩款軟體的3D效能皆由10600超頻全核5G拿到最高分,
因為10900K雙核以下Turbo Boost MAX 3.0達5.2G,全核Turbo時脈4.8G,
所以10900K預設值為次高分,最後才是10600K預設值,
對於3D效能或遊戲來看,高時脈的優勢通常會大於多核心數。
BIOSTAR Z490GTN依然維持著BIOSTAR Racing系列的設計特色,
ITX小主機板也擁有超頻10600K 5G與DDR4 4400的不錯水準,
HiFi清晰音效設計走不同於其他品牌電競的路線,Z490系列註冊也有5年保固,
沒有內附WiFi網卡與IO Thunderbolt 3,但與目前幾款ITX Z490來做比較,
整體規格也有中階以上水準,價格明顯比其他ITX Z490低一些,是否CP值高就見仁見智。
 
第10代Comet Lake-S桌機版型號不含低電壓版本共達22款,
台灣目前網路上看到大約有9款已經上市,首波大多是以中高階為主,
許多型號與先前同價位的第9代相比,在於提升時脈與調整核心或執行緒,
對電競與多工效能皆有所提升,當然有許多消費者希望能看到Intel導入新製程,
網路上也有不少傳聞針對下半年兩大CPU陣營有規劃再推出新平台的爆料,
期待到時雙方推出更多的新技術讓消費者在同樣的預算內能有更好的選擇。
下一篇Intel 10代PC平台將用MSI最新Z490主機板與RTX 2070 Super作為搭配,
此外電競筆電AORUS 15G也持續在測試與撰稿中,希望能盡快完成發表評測
 
 
喜歡windwithme評測文章的網友歡迎到我的
粉絲團按讚
以便更快得知最新的測試動態,您的回文與按讚依然是我前進的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