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jor Member
|
引用:
作者FLYFLY4
我以前寫過的老梗再重提,我身為 中國民國國語+現代正體中文漢字 的 母語/母文字 終端使用者。
我會「奢望」臺灣在地社會環境的開發者端,能夠「重造/重新發明輪子」。
這裡的「重造/重新發明輪子」指得是,例如在軟體面向,重新去編製一份在概念上大概類似於"ASCII"的表格。
這裡暫定一個中文名稱「正體中文資訊交換標準碼」好了,其內所列出的「所有」二進位的對照表內容,每一個對應的符號和文字,「全都是」拆解自現代正體中文漢字系統的 筆畫、字根、部件、部首、傳統漢文化符號 。「不會包含」任何非漢文化的文字和符號。
我有在中華民國公家機關網站找國語文相關資料,東拼西湊之後,我發現 筆畫、字根、部件、部首、傳統漢文化符號 這些東西累加之後不會超過一千筆資料。雖然實務上確實還是比"ASCII"的128筆資料來得多了不少,但現在是20XX世代了,硬體已經進步很多了,不...
|
TL;DR

__________________
滿招損 謙受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