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bibo987
Junior Member
 

加入日期: Nov 2016
文章: 737
引用:
作者SanjaySinghania
我想到的是另一種可能。
佛陀也許考慮到了,他面對不同的人,侷限於年代、知識背景、環境、地點,
講出的話只適合那些人、時、地,而不是適合在所有地方、所有地點、所有人,
所以告誡人不能拘泥於在這些表象上。


這本經是講空。
實無有法名阿羅漢,也就是聽法者無修無證,反過來那就連說法者也無說法。只是名為說法。
但這是依畢竟空第一義來銓釋世間一切有為法。
若搭配圓覺經的眼翳因病疲勞而見空花的存在,可能比較容易理解。如幻的修行。
因眾生處處貪有,所以佛說空來對治貪有的心病。若貪有的病沒了。那也不需要空這道藥。
但貪有的病也是妄。無自性。若又跳到心經,無無明,亦無無明盡。連無明都是虛妄。
那還辛苦修些甚麼呢?所以金剛經說一切聖賢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解空)
大概腦袋都霧煞煞,這在胡說八道些甚麼。
我只是想證入涅槃,不是來學繞口令的。
舊 2020-04-23, 05:12 AM #96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bibo987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