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unior Member
|
https://www.itri.org.tw/ListStyle.a...472271446714275
引用:
工研院研發「核酸分子檢測系統」 高精準1小時快篩 為國人守護防疫戰線
2020/04/15
工研院院長劉文雄表示,知名期刊《Nature》及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出,發病後5到7天的病毒量最高,加上流鼻水、鼻塞、有痰這些症狀,又很容易跟一般感冒混淆,這些輕症狀感染者,往往成為疫情擴散的破口;不僅如此,國內外有學者認為新冠病毒未來會「流感化」,且輕症的比重很高,因此,如何在感染初期就能在醫學中心與診所快篩確診、有效控制擴散感染,就非常關鍵。臺灣目前對疫情的控制,可以說是全球名列前茅,國內迄今為止的累積確診案例中,有超過86%來自境外感染,這個數字凸顯出邊境管理的重要性,若能在邊境機場或港口等地點嚴格把關,從源頭管控疫情,將可有效控制感染人數攀升。期盼未來能與疾管署合作導入疫開罐,以「行動實驗室」的模式,隨時可在醫療院所或社區診所進行檢測,或在邊境進行篩檢,有效縮短等待時間,讓原本的集中檢疫方式,變成隨時可以分散式進行檢測更有效率,原本民眾要在「集中檢疫所」等待至少48小時,可減少為1小時,大幅降低醫護人員篩檢人力與壓力,以科技力為國人守護防疫戰線。
工研院生醫與醫材研究所所長林啟萬指出,目前新冠病毒檢測方式包括病毒核酸分子檢測、病毒核衣殼/棘狀蛋白質檢測及免疫抗體檢測,三種方式各有優勢,可分別針對潛伏期、感染期與恢復期進行檢測,其中工研院疫開罐的檢測方式,即針對潛伏期的病毒核酸分子檢測,可在感染初期病毒濃度尚低時即可篩檢與確認。疫開罐檢測原理與國際間通用的黃金標準qPCR類似,具備四「高」特色,包括高精準:精準度可達90%以上,能在潛伏期就揪出病毒。高靈敏:能在感染初期、病毒濃度尚低的0至7天內即可揪出病毒。高輕巧:僅600公克的重量,相對於傳統常見檢測裝置的34.2公斤,重量就相差57倍,方便前線醫護人員隨時帶著走檢測。高效率:檢驗時間僅需一小時,是現行檢測時間的1/4,可降低醫護人員人力物力負擔。為加速量產,目前工研院已與產業界、政府單位、研究單位及醫療院所,包括與國防部國防醫學院預醫所及四家廠商共同合作外,也將與醫療院所合作,預計於6月底運用工研院GMP的場域,完成1萬套恆溫核酸擴增探針試劑套組,希望未來在廠商加入後,7月底完成技轉、達到量產疫開罐的準備,提供第一線防疫人員更精準快速的檢測與防護。
|
有沒有需要擴大採檢,
假陽性、偽陰性到底是不是問題,
就讓時間來證明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