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sclee
YT是一個速食文化市場,IGN也不是什麼嚴謹的站
如果他不用地雷不強調好不好,只用賠不賠錢排名,其他的就留給網民討論
這就沒什麼爭議,就像年度票房排行是客觀固定的
不同於個人喜好十大排名,因人而異
至於FANBOYS市場,不管二刷,三刷.....也是有分別
通常賣破十億以上,必然有不少二刷以上的人
票房不就證明,一部FANBOYS電影值不值得二刷或以上
舉例說,正義聯盟是華納首部英雄大集結電影,怎麼只有六億八千萬票房?
這個數字不要說二刷,可能口碑出來太差,有人連買票入場都卻步
你說的開戰時刻,仍算是年代久遠,哪時漫威宇宙還沒崛起
FANBOYS導向市場也沒形成
跟現今的網路口碑傳送差太遠了
往往電影第一周在北美上映,就決定了這部電影之後票房的命運
有些不起眼,可是口碑好會慢熱起來
|
IGN就是fanboys網站,當然不是嚴謹的站,我只是對於你的部份發言表示個人看法。
以現在包括推特在內的社群網站傳播快速,不用等到第一週或是首映週末,週四首映晚場就差不多可以定生死了,最多等到週五正式首映日也就已經決定了電影的票房前景,這也就是氣象戰2年多前上片時,華納決定提前一週在海外上片,一週後的北美市場則是取消週四首映晚場,也完全沒有媒體試片,目的就是儘最大的可能延後讓壞口碑流出,以挽救票房數字不要太難看。
至於「開戰時刻,仍算是年代久遠,哪時漫威宇宙還沒崛起」,其實所謂的漫威宇宙崛起時,整個好萊塢經濟型態也在轉型,一方面除了電影票房之外的其他收入都在遞減,尤其是家庭娛樂產品,我在前面提到的數字就可以看到衰退的幅度,再加上串流媒體快速吞噬電影市場(所以,米老鼠之家被逼得不得不加入)。米老鼠之家也有應變之道。首先,由於製作成本以及全球行銷上漲快速(復4的直接成本大概超過6億美元,復1當年就曾傳出內部評估全球票房需要11億美元才能收支平衡,當時的全球票房10億美元俱樂部也只有10部左右),所以在復1狂賣之後上片的鋼鐵人3開始,從北美一路往海外市場要求提高戲院分帳比例,前兩年可能又調高了一次,星戰八更在北美提出相對嚴苛的分帳要求;其次,在電視轉播權動手腳(例如:我之前提過的從前算是二輪的東森洋片台,最近兩年成為首輪台,東森一定花了大錢,米老鼠增加收入),另外,就是加強授權商品線以及主題樂園這兩塊的搶錢力道,反正米老鼠之家搶錢可說是無所不用其極。
你在前面提到戰鬥天使「聽說藍光賣得很好可以補回來」,如果是在蝙蝠俠:開戰時刻那個時期,DVD銷售也許可以幫你圓續集的夢,這就是我用開戰時刻舉例的原因之一。其實現在DVD仍然是碟片產品的銷售主流。富比士去年初的報導有一個數據相當嚇人,Also, while the film industry still claims to be happy with 4K Blu-ray's rate of uptake, the latest disc sales stats for the US show 4K Blu-rays accounting for just 5.3% of sales, while DVD – yes, DVD – still claims 57.9%.,2018年的美國碟片銷售顯示,4K的UHD BD僅佔美國整體碟片銷售的5.3%,而DVD的銷售仍然佔了57.9%。而從我在前面提到的2018年北美碟片銷售40.3億美元來算,UHD BD的銷售金額僅2億美元出頭。UHD BD從2016年開始銷售,2016到2018這3年北美的UHD BD銷售總金額不可能超過5億美元,實際上可能連4億美元都不到。所以,屬於中高階的OPPO的UHD BD播放機,在先後推出203以及205兩型的一年多後,就宣佈未來不再推出UHD BD的新播放機,富比士的報導則是提到屬於平價的三星也跟進,未來不再推UHD BD的新機。
https://www.forbes.com/sites/johnar...impression=true
至於正義聯盟的問題,前一陣子這裡有一串在問DC電影到底出了什麼問題,我的看法很簡單,我不知道DC和Marvel兩大陣營哪一邊的粉絲比較多,但可以肯定的是,DC電影的fanboys重複消費比例一定比Marvel那邊少非常多,這才是真正的問題。
「有些不起眼,可是口碑好會慢熱起來」,現在已經不可能再發生了。我的希臘婚禮(My Big Fat Greek Wedding,2002)當年從2月20日北美首映週末開出3.3萬美元,一直演到2003年2月下旬以2.4億美元下片,以後不會再出現。馬丁史柯西斯去年底引起fanboys爭議的主題樂園論,我想真正的意思就是現在的電影院已經是fanboys的主題樂園,大多數觀眾都已經轉到串流平台看片或追劇了,除了fanboys導向的大製作之外,其他類型的電影愈來愈不容易在戲院找到觀眾,而愈來愈昂貴的電影票則完全是在幫倒忙,而史柯西斯實際上就是擔心其他類型的電影在戲院中逐漸消失。「嘉義人」就提到他也「很想看鋒迴路轉, 嘉義某連鎖影城有上,但卡在場次很少 而且當時工作很忙,就直 接等藍光」。口碑與影評均佳的鋒迴路轉,北美已經超過1.1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