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blair
Sony我只能說已經是過去式了
那個工業設計真的沒比人強,為了成本就連成品品質都不見得顧得好
我少數用過的Android手機除了親兒子之外就是Sony了
因為工作上的經驗,我非常不喜歡韓國人,但是三星的S系列真的不錯
iPhone的機殼好不好做可以問問有點水準的師傅
上面幾個看起來若有似無的孔要怎麼做
為什麼只有固定那幾家接得到單,產能雖然是一個點,但技術沒到還是沒單的
技術到了你還要有那種產能跟良率能出貨給蘋果
軟體是Apple google microsoft各擅勝場
但工業設計這塊蘋果仍是業界標竿
就算Ive離開了,他們還是超強
|
我懂那些~ 不用額外去問師父了, 少幾個孔與定位還可以增加良率 (減少加工變形).
雖然吐槽, 但不是什麼惡意, 今年SONY再不給compact系列, 我只好期待貧果的SE了.
如今已經沒有容量的拘束, 哪個系統的"手機"對我來說沒差了.
說真的, 雖然拿掉耳機孔, 也中間靠轉接頭彌補, 但後來整合藍芽與手機功能(earpod?)
真的也是做得很不錯, 但軟體方面我不懂, 所以跳過.
同理可證電池, 後來做了"區塊性"電池塊連結也是一個很好的應用(不是創新).
記憶卡實在沒有好處可講, 那.. 就.. 跳過.
我本身做製造生產的, 大概可以猜對方想幹什麼事情, 貧果想增加供應商讓加工難度下降也有可能, 讓結構單純點, 元件少點, 或是其它方法.
此外, 簡單的反向推論, 其它間手機廠商為何照抄, 顯然不可能每一個都有貧果設計功力.
(唯一共通的, 也就是我說的, 更是宇宙共用的動力動機: 省成本, 簡化)
少數幾個反過來做可動更多, 都是華人廠商, 特別是那個相機鏡頭, 升起/翻動..
自找麻煩啊.
說多了.
剛看到2018 iPad 9.7 (32GB) 不到9千, 這種有10小時續航的好東西, 娛樂用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