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 Member
|
[又一真博士出來質疑] 德州農工大學博士:蔡英文博士學位 還有太多漏洞
德州農工大學博士:蔡英文博士學位 還有太多漏洞
周楠雁(德州休士頓) 2019年11月06日 06:00
我不希望韓國瑜當總統。我這篇文章也不是政治文,可當成一篇推理文看待。一開始我也覺得怎麼可能有人能造假論文和博士學歷,但後來看到太多矛盾的地方,讓我這邏輯潔癖的頭快炸掉,所以整理出來。先不討論論文內容問題,我只列出簡單時間軸,把一些有紀錄的歷史、總統府說法、「洋蔥炒蛋」書裡、賴幸媛受訪提到的都放進去,就已有太多矛盾。
首先最大也最明顯的時間矛盾,是蔡英文在東吳和政大的第一個研究生(簡雁子、林恆)都是1981-1984畢業,說自己1984年2月才畢業的蔡英文,怎可能同時當他們的指導教授?事實上, 83-84時蔡確實可能在台灣,蔡在1982年11月因Financial difficulties退學 (據LSE規定,withdrawal是不可逆轉的「永久退學」,interruption才是暫時的「休學」), 國際學生沒有學籍以後應很快要出境回台灣。今年蔡在某次造勢場合,脫口說出她當時從台灣去倫敦口試, 代表她確實當時人在台灣.後來沒有再復學的紀錄,可是沒有復學紀錄,後來又怎麼畢業?
然後,蔡在1983年6月和8月,就以「LSE經濟法學博士」身分在政大法學評論期刊27期、28 期發表文章,陸續發表七篇,內容跟現在LSE或國圖的論文有80%內容一模一樣,合理懷疑是先有中文,才翻成英文。因為英文論文80%以上使用1990年後才發明的Microsoft Word格式編輯.只有不到20%確實以當年打字機製作.這種自我抄襲也違反學術倫理,嚴重可取消degree。
再來,蔡在1983年在「聯合報」投稿,寫上自己為倫敦政經學院「國際經濟法博士」。事實上,並沒有這種學位名稱,而且她應該也還沒畢業。
蔡在「洋蔥炒蛋」裡說,論文完成後等了半年才口試,如果照總統府說法,1983年10月口試,那就是1983年4月就寫完論文,但1983年1月才被改了新題目,有可能只花三個月就寫完論文嗎?書裡又說,蔡的姊姊來陪口試,但書裡照片兩人和路人都穿著夏天衣服,又跟總統府的說法1983年10月(冬天) 口試時間不合.賴幸媛在某次訪問裡說,蔡在1981年10月就已在寫論文,也快畢業了,然後在1983夏天畢業,又是一個新說法…。
後來蔡在政大期間, 1985就申請升等為副教授,有兩個問題:第一,她不滿三年就升等成功,違反大學法規定。第二,基本上她需要「升等」才能當上副教授,也就代表蔡當時根本沒有博士,因為當時只要有博士就直接成為副教授,如果需要升等就代表沒有博士畢業證書。
年她在政大的升等資料,現在全部被她設成國家絕對機密,封存30年才能在2049年解密,全世界我只想的到還有習近平也把自己的論文設成國家機密,不讓人看。
蔡英文的紐約律師執照取得時間點,也有出入。她說,自己1980年從康乃爾碩士班畢業後,為了考律師執照,所以在紐約又多待了一年多,但事實上,她1987年才又回到紐約拿到律師資格,且最高學歷寫的是「康乃爾大學法學院」,而不是「倫敦政經學院法學博士」。 如果真的照她說的在1984年拿到LSE博士,不用最高學歷來申請律師資格不合理。
----------------------------------------------------------------------------
蔡英文其他與時間軸衝突比較無關的不合理地方,都是非常明確的證據:1,蔡的補發論文不是她一個人寫的,還有一位「共同作者」叫Michael John Elliot。沒有一部論文可能有兩個作者,這個事情被質疑後,Elliot的名字就被移除了。
2,Elliot同時也擔任蔡英文的advisor,姑且不論Elliot只有學士學位,重點是Elliot在1983年後就離開學校,蔡之後就再也沒有advisor,怎麼可能博士生沒有指導教授可獨力完成論文研究?
3,所有LSE博士畢業,當年論文就要交給三個圖書館:LSE、IALS、Senate House library。但LSE圖書館員和IALS圖書館員都證實,蔡的論文過去35年從來沒有出現在LSE圖書館,也從未出現在圖書目錄裡,所以並非遺失,如果是遺失目錄不會消失,只會標註「遺失」。反而在2009年送了要求「ProQuest」增加書目,但不送書,並要求標註「非賣品」,2011年試圖送一本蔡的論文給Senate House library,然後就轉交給高等法律研究院,但高等法律研究院並沒有建立蔡的論文圖書書目。
4,2019年6月才送一本論文到LSE圖書館,但不能收納在專門放論文的地方,只能當作一般圖書放在婦女圖書館 (Womens library),且在印上personal copy of Ing-Wen Tsai。
5,蔡的口試通知沒有口試委員簽名。
6,論文沒有學校版權頁。
7,論文其中有300多頁 (近80%) 用1990年後才發明的電腦Word Justified對齊格式。
8,註釋號碼不連貫。
9,同屆同學的論文是單面印刷,她的是雙面印刷。
10,同屆同學的論文有防偽造抽換設計,蔡的沒有。
11,論文充滿手改痕跡(鉛筆、立可白)和頁碼不完全。
12,論文沒總結論,只有每單篇小結論。
13,畢業證書補發一次為限,但蔡有三個版本的畢業證書,三張都不一樣,其中一張的鋼印還歪掉。
14,LSE在2019月10月8日的所謂官方聲明是一個叫施芳隆的台灣人在「LSE台灣研究室」轉發,但LSE台灣研究室已在2016月3月被撤掉,2007到2014年施芳隆收了匿名捐款2000多萬台幣給她個人,還沒有任何單位出來說明這個捐款的來路。
關於蔡的博士真的太多謎題,沒一個線索追得到最後看到答案,不是不回應就是被機密,但至少我沒辦法騙自己她是正常管道取得博士和教授升等,我甚至可接受她其實是被頒發榮譽博士或公關性博士,但明明那麼多兜不攏的東西,卻還要用更多謊言來包裝,硬要我們相信,我真的無法做到。
寫到這裡雖然不到臨表涕泣地步,但真的很沉重,好像沒人關心這個事,反而每天看另一個小丑蔣幹畫,覺得很好笑。唉!為什麼我們只有草包和騙子可以選舉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