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
作者laifu
現在還是用糯米糖水蚵子殼來填補,然後造出來跟平常路邊的那種水泥外觀上沒有兩樣?我工程方面見識少可別騙我啊。
另外古蹟的修葺直接生硬的用現代建築材料來填補,該是大塊石板或是紅磚或是木頭材質的直接用水泥糊上,直接造平整的水泥樓梯水泥護欄,水泥地板,水泥柱,連結在古建築內,這個怎麼看怎麼突兀吧。
更別說台灣的特殊工法在窗子上擺幾根水泥柱,然後漆成竹子的樣子,身為觀光客,感覺這種地方只適合國小那種智商不高的人參觀。
|
那我10幾年前看樓旁邊倒一大堆磚頭 . 有再建起來嘛 ??
很久沒去台南了 ....
開放參觀的古蹟之觀光價值成立 . 基於安全第一 ..... 沒有安全啥都別談
誰都喜愛錢 . 銀行錢最多 . 搶銀行安全嘛 ??
一些大古蹟參觀眾 . 一來就幾台遊覽車的
走道護欄地板不以現代工法做堅固點 . 甚至還要做方便殘障者的設施
沒做既人擠人就人摔人 . 樓塌啦 . 掉落啦 ..... 國賠賠不完
人命絕對比古蹟優先 ......
那些老建築本來就不是以參觀為原始設計目的
現在是古蹟啦 . 要開放觀光 . 本就應該變更設計
包括現代廁所辦公室守衛亭 .... 種種與古蹟格格不入的空間建築
好管理 . 大家也方便
莫不古蹟包包起來 . 禁止參觀 . 就不會變更設計它
但浮現另一問題 ~ 像赤崁樓這等古蹟不再接受參觀 = 社會關愛大量流失 . 所受的維護資源必然減少
它會倒得更快 ......
關鍵是物價值 . 同於炒高的名畫 . 受到妥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