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NEAL
Golden Member
 
NEAL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un 2002
您的住址: Taiwan
文章: 2,668
[簡單開箱] R9 3900X + MSI B450M Mortar MAX

最近更新平常工作室接案用的開發平台,原本先去原價屋買入MSI B450M Mortar MAX,想在UDN用折價券購入3700X即可。

剛好一位朋友經營零售店家,一個學生來他店裡組電腦,勾了3900X + RTX2080S,整台電腦組了六、七萬元,裝機完沒問題就讓這位學生付款,刷卡時可能有簡訊通知,馬上就接到家長的電話,一陣破口大罵後,要他退貨給店家。

我這位朋友是蠻厚道的,一番折衷與同情後,還真的給這位學生退掉3900X。

聽朋友說到這件事,就決定乾脆入手這顆開封半小時的3900X了,朋友也小意思折價300元給我,所以在3900X缺貨、加錢買不到的台灣市場裡,我和這顆3900X算是有莫名緣分,沒怎麼強求就這樣到我面前。

蠻喜歡Designed To Win這個詞。


AMD現在也像Intel的包裝形式,在包裝盒上除了有可以直視CPU本體的塑料小窗,也有可以查序號和型號的防拆貼紙,因為是二手品,所以我收到時就是拆封的。


開箱了,包裝質感是比Intel盒裝處理器精美,但我覺得泡棉很不環保,若能像Intel那樣純回收紙漿緩衝材,應該比較不會有罪惡感。


上層的CPU緩衝材拿開後,下面就是原裝Wraith Prism散熱器,特徵是扇葉透明,可以導RGB光,應該是Cooler Master代工的產品,蠻有該司的風格。看得出來AMD已經把自己的桌機CPU定位於玩家市場,附的散熱器就是改裝品的設計。


散熱器就是4根熱導管,下吹式結構。


因為被裝機過,可以看到底部散熱膏沾得亂七八糟,底部是直觸式熱導管,我一直對這種設計蠻反感,導熱管實在不適合去壓成這種形狀,底部平整度能有多好?


再來是MSI B450M Mortar MAX


B450裝3900X常被質疑供電會不會出問題,這裡我順便貼給大家看,解釋為什麼我覺得對於MSI這塊B450M Mortar還好。

從圖中可以看到MSI B450M Mortar族系的設計是每相用了兩顆55A的SM4337併聯當作上橋,兩顆80A的SM4503併聯當作下橋。這樣做可以讓每相的電流分散由兩路MOSFET供應,因此每顆MOSFET的發熱可以降為四分之一。

Mortar "MAX"的意義是指它的BIOS容量拉上32MB,BIOS是存放在這顆旺宏的SPI Flash裡,MX25U256XXX,這是一顆256MBits(32MB) NOR Flash,所以BIOS的擴充餘裕變大很多。

但在刷新BIOS時,我覺得它應該是沒用上Multi-IO做寫入,所以寫入速度不快,刷個BIOS要等蠻久的,不過我在設計電路時也不愛用Multi-IO,因為怕斷料要換料時,別家的SPI Flash的腳位定義和協定可能不相容。

其他的地方就很一般,畢竟就是一顆B450,給的PCI-E Lanes也有限。所以我裝上一塊PM961 SSD在M.2,一塊GTX1080Ti在不鏽鋼覆殼的PCI-E 1上,就把3900X給的20條PCI-E Gen3 全都用完了;跑作業系統的900P 280GB只能插在最末端,由B450提供的PCI-E Gen2上,兩三片PCI-E裝置就直接把所有的PCI-E都耗盡了。


我的散熱器是塔扇之王,Thermalright SilverArrow IB-E Extreme,利民的服務真的很王道,寫信去申請AM4 Kit,匯去50元運費,隔天就寄來了。


裝上SilverArrow用的AM4基座,也把3900X一併裝上去。


至於大家最關心的記憶體,則是延用我原本的G.Skill F4-3200C16Q-64GTZR,芝奇四通道幻光戟64GB,標準時脈和時序就還好,XMP 3200MHz,16-18-18-38,1.35V,但我是自己調整成3600MHz,18-20-20-42,1.35V,Memtest 4 Iterations Pass,跑很久,12小時才跑完過測。


最後就一路裝機,沒什麼好看的,直接貼上完成照片,


開機時看到CPU VCore是1.49V,我有點嚇到,因此在BIOS裡設定了Offset -0.1V,但看起來效能也沒和其他有3900X的人差多少,CPU-Z Benchmark跑起來一樣猛猛的,幾乎和7980XE匹敵,至於電壓最高是單核1.384V,確實調整後比原本低。


AIDA64的Memory Test也還可以,就是Latency偏高一點,但這應該很難感覺出來。


Cinebench R20的測試結果,好像也還可以:


只是我覺得SilverArrow IB-E Extreme搭一顆1600轉 12公分扇的散熱效果不怎麼樣,最近氣溫回升,雖然Offset -0.1V,但CPU閒置時還有45度,全速時可以到80度,蠻可怕的。但是MOS溫度在全載時可以維持在6X度以內,是還不錯,符合預期!


這個月3950X要上市了,以上給大家參考看看,目前用來畫電路板和編譯程式的感受都不錯,沒有想像中那麼不相容Intel,可能我的環境大多是Open Source,所以對於Intel處理器依賴性沒那麼高。從i7-6900K換成R9-3900X,連Ubuntu 18.04 LTS也沒重灌就可以直接使用,和Win10一樣,省下一堆重灌負擔。

這個組合最可惜的應該只有900P只能跑PCI-E Gen2吧
     
      
__________________
工作主力機:
AMD Ryzen9 5900X 2203 B2
MSI B550M Mortar WiFi
Kingston Fury Beast RGB D4-3600 32GBx4 (Hynix AJR)
Samsung 970 EVO Plus 1TB
EVGA 850GM SFX
Thermalright SilverArrow IB-E Extreme
Mech. Master C28
BenQ PD3200Q
ASUS ROG Gladius II Origin
GANSS HS75T x Glorious Panda

護眼LCD的選擇
LG 32LM6200 32吋液晶電視電源模組維修經驗分享
舊 2019-09-09, 10:46 PM #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NEAL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