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
作者Crazynut
正直、良善、誠實的人常常混的很不如意。我經常都懷疑我們教育下一代要如此是否正確……
|
你的假設在於一個良善的人行為都是良善的,一個低劣的人行為也都是低劣的,而且也必然沒有善有善報與惡有惡報
另外也沒有定義所謂的正直良善與誠實?例如正直是甚麼?勇於自省與主持正義我覺得都能叫正直,但意義完全不同
因此人類的行為是如此複雜,你真的確定混的不如意的人,心理的平衡感也相對不如意?一個行為低劣的人,心裡也完全毫無後悔自己的所作所為?
(當然我不能否認沒有極端狀況,我只是要說人的思維複雜,表現在外的行為不盡然能夠呈現所謂的必然)
我是認為
大多數人仍是期望基本的安全感,如果沒有透過教育的基本教導,可能下一代連對善的基本理解都不了解,你如何期望社會大體上對善的想像?
當然現實與想像不一定能契合,每個人遇到的情境不同,每個人的反應也都不同,不見得一個人被教導善,他的行為必然是善
但假設你期望的是每個人至少能理解一個基本水準,就是一個人合宜的行為是甚麼?無論是出自內心還是僅求外在行為,能夠讓整體的社會有一個所謂的安全感
除了透過教育或者其他的方式來讓下一代理解大多數人認定的善,我不知道還有甚麼方法?
當然如果你的看法是人不需要一種所謂整體性的基本合宜行為認知,那我的看法或許就與您不太相容了,我還是得留這樣的空間給您,因此以上的意見當然只是一種參考,並非等於認為您的想法全然的錯誤
好像扯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