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leaderag
台灣就這樣,我也覺得道路不行是一回事
能夠發明出一個不錯的東西不好嗎
就算不能用也是一個技術的精進啊
|
我記得一開始的構想,是用在公車專用道上。例如信義路公車專用道之前,有作過幾次路測。
其實這小型巴士,也很適合封閉地區內,有固定行駛路線的shuttle bus…例如機場,或工業園區,大學校園等
產品好好做,真有競爭力,可以打進國際「小型公共交通」市場。例如願意為城市裡乾淨空氣,多花錢的歐洲市場。
以台灣在東亞電子產業鍊的戰略位置,本就該大力發展
電動與自動交通系統,
這兩個「動」
GOGORO幾年前,被酸成那樣,但累積幾年的實際成功經營經驗後,未來在其他的國際市場,也會有好的機會。
國際市場很大,也很競爭,期待更多台灣廠商,拿下新的市場… 二三十年前,華碩,技嘉,MSI這些主機板廠剛起來時,政府還看不起他們,不讓他們有機會進科學園區,所以他們自己想辦法在台北盆地外緣發展,北投,中和,新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