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蔣執政提名造就的十信案不知讓國家賠了多少錢
財經當局早就知道十信有問題,俞國華擔任中央銀行總裁時,央行金融檢查處多次檢查十信,發現問題,依法移交財政部懲處。財政部卻礙於蔡辰洲立委身分,雖瞭解問題嚴重,卻遲遲未採取行動。
事實上,在1983年下半年,國民黨為了年底立委選舉,在台北市打算提名7人參選,其中包括十信理事會主席蔡辰洲。當時俞國華還是中央銀行總裁,就曾向蔣經國建議:
「十信經營不善,財經當局正督促改進中,如果提名蔡辰洲出任立法委員,那麼將來處理十信將會遭遇困難。」
因為俞國華掌管台灣財經大政數十年,深切清楚十信實際情況,預料政府將來或有必要處理十信問題。因此他基於職守,向蔣經國建議提名蔡辰洲是不妥當的。(請參閱《財經巨擘》第404頁)
對於是否提名蔡辰洲,蔣經國當時也頗為猶豫。他很清楚蔡辰洲的背景,明白他的作風,不過當時台灣政局遭到反對勢力嚴峻的挑戰,國民黨黨務系統自然是以「勝選」為優先考量,認為如何在選舉中贏得最多的席次至關重要,強調蔡辰洲有經濟實力雄厚的國泰集團支持,如果提名他參選,就保證一定會當選,為國民黨多爭取立法院的一個席次。
在這種現實選舉的壓力下,蔡辰洲獲得提名,並順利當選。有了立委名義的光環,使得政府財經當局在依法處理十信違規經營的過程中,誠如俞國華的預言,有了更多的顧忌,以致情況持續惡化,等到1985年春節過後的二月間,此一重大的金融舞弊案曝光後,立即發生十信存款客戶「擠提風潮」,職工紛紛要求提取自己的存款,「國塑」無法應付,面臨破產的危機。數千名存款人組成了「自救會」,前往行政院、總統府請願,強烈要求政府要負起責任,保障所有存款人合法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