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片的賣座代表不了什麼。中國是不是還有外語片配額限制?會被政府掌控的腦袋就不是自己的,和台灣解嚴前一樣
台灣常時有得獎藝術片在做商業上映,政府沒有任何限制,光這點就不是中國比的上的。不是說中國今年才上映神 隱 少女?真當人民小學生,思想那麼容易被帶歪污染,和台灣人當家作主選政府完全相異。不過中國人都無所謂,我這個外人好像也不用幫他們操心,操心也沒用
剛才發現現在還有前不久去世的法國新浪潮導演導的最後一部電影安妮華達的最後一堂課上映,全國有五個城市11個廳放映,真是太棒了,上次才看她的最棒的旅伴那部電影
還有一部應該是介紹米開朗基羅的紀錄片,上回才看了介紹梵谷和波希,西方或者不限國家的電影類型真是應有盡有,能在大銀幕上看到放大的畫作細部又特別令人感動
然後還有介紹小提琴家帕爾曼的傳記電影,四個城市五個廳上映,英國劇院現場演馬克白,也有兩個廳。上回看的是裘德洛演的郵差總按兩次鈴,是令人有點昏昏欲睡
寄生上流票房挺不賴,有54個廳,票房累計一千六百多萬,口碑這麼好,後勁應該頗強。現在還有許多場次放映中
中國特別愛像我想有個家那種悲慘故事的得獎影片嗎,還是其他得獎影片放映不多?是不是這樣就覺得自己相較之下不那麼可憐辛苦⋯⋯
引用:
|
作者Ivanshan
我知道本片是今年坎城影展金棕櫚獎得主,也就是所謂的影展電影。
我從來沒說過我是『非影展片不看』。金馬影展排隊搶票的事以前也幹型過,但這個世紀就沒有再幹過了,大概最近二十幾年都沒有再去搶票,除非是某些特別的修復版上映,而且不會在電影院做商業放映的,才會專程上台北看,例如去年金馬奇幻影展的酒店(Cabaret,1972)。
你這個相同的論調,一個半月前就在我想有個家那一串回應過,這裡不再重複,下面是當時回應你的連結。重點不是台灣現在有多少經典重映或是影展片可以看,而是台灣還有多少人會買票進場看這些電影,所以我才會說「『這裡』現在差不多只剩下fanboys了」。但fanboys導向的電影票房也不是都靈光,現在大概只有Marvel的片子會狂賣,因為fanboys不但捧場而且還要多刷,但最近幾近屬於fanboy IP的大片,例如:哥吉拉2、MIB星際戰警:跨國行動以及黑鳳凰都賣得不好,黑鳳凰北美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