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真象
Basic Member
 
真象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Mar 2012
文章: 12
引用:
作者星空晚風
有沒有可能是當年吳越楚地所留下來的古漢語?可否分享給大家漲點姿勢??? ....

https://wsb9877.pixnet.net/blog/post/135284765

我母親這邊是浙江溫嶺。

民國前,浙江省之黃巖、溫嶺、臨海、玉環、仙居、天台、三門等都屬於台州府,這些地方的居民,他們講的話與溫州府、寧波府等地區居民講的溫州話、寧波話不同,為了與之區隔,將他們說的話稱之為「台州話」。

大陳的居民大多來自浙江黃巖、溫嶺,我們說的話,在台灣將之稱作大陳話,其實大陳地區的母語有浙江台州話、浙江溫州話、福建福州話、福建閩南話。指為大陳話的,也就是上、下大陳多數人所說的話,正確的說是:浙江台州話。

以前,我都認為台州話純屬該地區的方言,是無法用文字書寫的,在一個偶然的機緣下,發覺這個想法是錯誤的。因為我們的家鄉話實際是真正的漢語,許多辭彙在唐代以前便已存在,有些甚至追溯到周朝,而這些語言古樸典雅都可用現有文字寫出來,也能在東華書局出版的《漢語大辭典》中查得到。

一般的字典裡,一個字之後,依序是音韻,字義。而音韻之標示有國語注音、羅馬拼音、傳統注音等三種,其中傳統注音即所稱「反切」法。是由兩個國字組成

,其後有注明音調,即平、上、去、入四聲及韻腳。故所成之音都為漢語的古音較多。

「反切」之法是取前一字的聲母與後一字的韻母及音調合成一新字的讀音。例如:「 古達」切,古為ㄍㄨˇ,其聲母是ㄍ韻母是ㄨ,達的音是ㄉㄚˊ,其聲母是ㄉ,韻母是ㄚ,聲調是第二聲。合成新字的音為ㄍㄚˊ。但因用來注音的字的音,古今不同,有些很難拼出來。

為證明我們的語言大多是漢語,用下列各節例子以說明:

文中之「詞典」乃指《漢語大詞典》,東華書局出版。



(一)讀音:

我們家鄉話的音與古音(傳統注音)相同,卻與國語讀音差很多。如:

燥:

ㄗㄠˋ,蘇老切(見詞典),蘇的注音為ㄙㄨ,老,注音為ㄌㄠˇ,燥,台州話音ㄙㄠˇ完全與蘇老切相同,即蘇之聲母ㄙ與老之韻母ㄠ及聲調ˇ合成。



割:

ㄍㄜ,古達切(見詞典),「 古達切」中,古的聲母ㄍ,達之韻母ㄚ,聲調ˊ,合起來是ㄍㄚˊ,正是割的台州語音,





彘:

意即豬,國語音ㄓˋ(見詞典),台州話不捲舌,故音ㄗˋ。





(二)聲調:(平:陰平、陽平;仄:上、去、入。)

我們家鄉話的音調與古音(傳統注音)相同,卻與國語讀音不同。如:



讀:國語音二聲,ㄉㄨˊ,台州音:徒谷切,入聲(見詞典)。

屋:國語音一聲,ㄨ,台州音:烏谷切,入聲(見詞典)。

福:國語音二聲,ㄈㄨˊ,台州音:方六切,入聲(見詞典)。

佛:國語音二聲,ㄈㄛˊ,台州音:符弗切,入聲(見詞典)。

發:國語音一聲,ㄈㄚ,台州音:方伐切,入聲(見詞典)。



(三)韻:

有些詩用國語讀沒有用台州話讀好聽,如:

竹帛煙消帝業虛(仄仄平平仄仄平)實際(平仄平平仄仄平)

關河空鎖祖龍居(平平仄仄仄平平)

坑灰未冷山東亂(平平仄仄平平仄)

劉項原來不讀書(仄仄平平仄仄平)實際(平仄平平仄仄平)

其中「書」字國語讀ㄕㄨ,與虛(ㄒㄩ)、居(ㄐㄩ)不怎麼協音,但如台州音讀「ㄒㄩ」音,就協音了。
__________________
難道是這個世界太吵 聽不到自己的思考
有人笑我腳步太小 走不到什麼天涯海角
舊 2019-07-06, 04:19 AM #64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真象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