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
作者bibo987
提早完成了工作,不是工作量給太少!
再不就是人請太多了 要遇缺不補
我覺得看單位.若是與設計,製程改善有關的.要有空閒時間
不然操久了.人會無心去思考一些新的概念.學習新知..
當然也有人空閒把大多數時間用在上網划手機...
|
這就是惡性循環,每次都要求最短的時間、最小的成本完成工作,工程師根本不敢做任何大膽嘗試,
只敢拿那一千零一招反覆出來用,太熱血想用新的做法下場可能會讓你死得很難看。
不給人思考的空間,如何能期待創意出現?當然給空間不見得就一定會有突破(至少立即見效的機率很低),
但是不給空間,其實就在扼殺員工的潛力。
有位在當老師的學弟在他臉書上貼的一段文字,我覺得寫得很好(不過我不確定是他的原創還是轉貼的):
教育不應該把目標放在培養出愛因斯坦,因為真正的愛因斯坦是不可能靠培養出來的;
教育的重點應該放在,學生裡真的出現愛因斯坦時,不要把他教笨...
我覺得這段話也適用於公司內對研發人員的態度,很多公司的制度和態度在表面上都高喊我們要創新,
但是實際做法都在扼殺員工的潛力。
我自己最有創造力的時期出現在就業的前十年,之後我很老實承認,我再也沒有創造的動力了,
只能跟著隨波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