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csid
Regular Member
 

加入日期: Feb 2005
文章: 51
引用:
作者Dz6810
川普在裝傻,
3月白目的副總統跑去NASA要他們提早登月,
這個戳到美國50年來的痛處.

於是川普只好出來裝瘋賣傻一番,
整個新聞的重點是"NASA不該討論登上月球",
但真正原因不是"我們50年前就做到了",
而是其實到目前為止, 人類都還沒有載人登月再回來的技術.

當時1961年啟動, 1969年就獲得成功的"登月技術", 已經完全失傳了,
所有50年前登月所用的技術拆開來看, 無論是材料, 化學, 火箭引擎, 電池, 電腦, 感知器, 控制, 通訊, 軟體...
每一個項目都是突飛猛進, 不可同日而語,
唯獨整合成"登月技術"卻失傳了, 即使想照抄都抄不出來.
(除了登月, 我想不到第二個近年來失傳的科學技術)

這50年來NASA起碼"啟動"過四次以上打算幾年後重新登陸月球的計畫,
每次都會在若干時間後, 以經費不足, 另有任務, 效益不佳....等等理由推拖到不了了之,
...


火星和地球的通訊最短至少有3分鐘的延遲,從火星飛行軌道到登入地面只需要花7分鐘的時間,
這期間完全無法靠地球發出控制指令登陸,全部都需要電腦自行判斷和控制降落。
然而好奇號卻成功登陸了,而當年的阿波羅還要靠大量訓練,人工手動控制才能登陸,

所以登月技術是哪裡失傳了?這說法和登月陰謀論一樣可笑。

而NASA不重返月球,主要問題不在技術,而是資金問題
阿波羅計劃總共耗資約240億美元(相當於2016年時的1070億美元)
若算上當年其他輔助計畫開銷,是556億美元,換算現今的通膨是多少自己算

但今年NASA提出2020年的年度預算只有210億美元,用於重返月球計畫更只有107億美元,不到十分之一,資金少的可憐。
就算這50年來太空技術再怎麼進步,要將計畫成本降到十分之一還是相當困難。
光是大推力火箭的成本就一直降不下來了。

另外一個問題是,重返月球要做什麼?
當年只是插插旗子宣揚國威,隨便擺幾個可有可無的小型科學儀器,科研成果很有限。
現在當然不可能這麼做,如此停留在月球的時間就要拉長,風險就越高,
要將低風險就是要花更多的錢。還有這次用來做科研的大型儀器也比以前貴很多,這些都要花錢。

成本效益攤下來,這些錢還可以用在其他看的到成果的計畫上。
別忘了,當年蘇聯太空競賽最後輸給美國的最大原因就是沒有足夠的資金維持下去。
舊 2019-06-09, 02:01 AM #9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csid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