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ior Member
|
引用:
作者Hermit Crab
本案店員與兒童有互動,跟臉書事後透過賬戶監測玩家行爲是兩回事噢。
在交易的當下,臉書系統要如何確定交易對象的民事行爲能力? (不要跟我模糊時間點!)
在本案中,可以質疑店員處理不當,但我覺得同樣也可以對店員表示同情,
媽的,又不是沒有問,怎樣處理都可能被客訴那是要我怎麽樣?!?!
還有針對萬元的,那小孩如果皮一點會變通,那我一次買1000元接不接受交易?
100元接不接受交易? 要鑽法條漏洞來啊!什麽叫日常生活所需?
飲料OK,漫畫OK,游戲點卡不行?
|
事後監測?我不想劇透
建議自己去找資料瞭解一下
或者多利用關鍵字Friendly Fraud
(其實關鍵也不在這裡..)
我從來沒講過這個店員如何
也沒有這個打算
我寧可相信是員工教育訓練不足
或者經銷方對這種新型態的消費 還沒想出應對的方案
(其實就跟未成年想辦門號一樣 一定要有法定代理人同意 電信業者規模這麼大都可以照辦了 看不出來遊戲點數有什麼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