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之前自己發的一篇文:三餐物價漲的有感。
雖然幾乎所有食物的價格,都是漲了就回不去了,但有許多網友提供一些方法跟地方,還是可以省下一些錢。
另外更討論到了退休金的問題,也是自己始料為及,真的事情(或話題)很多人一起討論,就會產生很多火花!
但其中有網友提到,因為工資跟20~30年前比漲了n倍,所以物價漲並沒有不合理,還說吃米不知道米價。
這我倒有點不太認同,我覺得要用當時的"物價水準" + "人民平均所得"(或基本工資) + "貧富差距"一起來看比較合理,
因為跟這篇沒有相關,想了解的人自己餵狗就有很多資料。
這篇是想討論有些商店會有一小角落或櫃台,專門賣即期商品,像自己遇過的有全聯、頂好、美廉社、愛買、家樂福等,
這些即期商品有些可能剩1~6個月過期,生鮮肉類、蔬果賣相很差的或是可能剩3天到1週過期的,
所以價格可能就會是原本售價的8~3折,基本上個人覺得6折以下就很划算,所以只要買東西,都會先到那區看看。
所以大家有這習慣,也會先去買即期食品嗎?
另個問題,之前大家有討論(忘了哪篇主題)到便利商店,因為總公司強迫進貨,超出該店可正常售出的量,
而有所謂的折換率還是丟棄率之類的東西。
這些便利商店不能也設一個角落專門賣即期食品嗎?或是總公司的政策不準這樣做?
因為偶爾晚上或半夜經過這些便利商店,甚至是麥當勞、肯德基,就會看到地上一大包垃圾袋,
裡面裝滿御飯團、三明治、漢堡,甚至罐裝飲料等(應該都是要丟的,準備上架不可能放那),
有時真會有股衝動,想跟店家說,把那些讓我拿回去(不過應該會吃到吐吧)。
超商年丟70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