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Axel_K
塑膠板件用3d列印應該是不可能,3D列印有很多限制,
一定會開模,不過這種大型機件模具不會是射出模,多為熱壓模配合真空機。
另外,單價不是這樣算,這算法是很小型的幾人公司,不大廠房才這樣。
很多生產這類用品的公司,一樣要讓人賺,而且還得看國家而定生產成本。
400萬難說便宜,但也不算超貴,況且這類產品可能有一定保固+維護合約。
|
怎麼說呢
我公司有一條附屬產線,作生活用品的,餐廚設備居多...
成本也就是加熱器阿 金屬板金阿 繼電器,電線,矽膠之類的
秤重一台機器也不過20KG,但是就得賣個2~3萬一台,是黑心嗎?
但是產線上得養十來個員工,研發那頭也得七八個,倉管也有兩個,財務業務也得養人。
屯原物料跟養供應商也得每年花錢,講真,如果沒有200趴利潤,那真的不如直接收廢五金做買賣比較好賺....我感覺很多人直接說有黑幕的,是把這些得標商直接用買賣業的角度來看,如果這樣,有原產商的出廠價來做比較,單台不含維護與零件備料,賺超過50趴那就真的可以說有黑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