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
作者貓神官
我看了一下事件,這要看大家想看到的月亮圖是
1.加強解析手機所拍到的原始圖片的細節來達到清晰的目的
還是
2.已經知道正確答案(因為月亮永遠是一面對著我們,所以早有清晰的月亮模型),不管拍的圖源細節為何,後續的演算法都盡量往正確答案那邊算
目前看起來華為採用的方式是後者
|
第一種方式表示不論拍攝圖成品(出圖)如何,它都是基於來源(照相模組拍到的原始圖)的演算還原或解析,這對於所有以該手機拍照的相片都適用
第二種方式就不一定了,如果今天不是月球(即不存在或幾乎沒有可參考的同目標的高解析資料),那這種挪用其他高解析照相資訊的方式就不管用
那此拍照確實也只能用於特定框架用途(即類似獨立出的月亮模式這樣),這並非基於照相模組的硬體能力,也非原圖演算提高解析,說是P圖也沒有錯
此事件其實跟之前白名單爭議有點類似,也就是僅能針對特定目標/應用使用,無法在所有使用上一概套用或重現
這回P30有主打高望遠能力(5倍光學或10倍混和無損),所以月亮拍攝成為一個測試標地以展現其硬體與AI能力
但如上所述,如果這個月亮模式實際上無法套用在其他高倍遠距目標拍攝時(或僅有限)時,這個月亮模式的展示形同虛假,會造成消費者對其高倍率遠拍能力實際表現的誤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