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typh
大陸那邊搞的這類型的便宜喇叭,都很喜歡將音量鍵與換曲鍵做在一起,
不知道到底是誰出的餿主意?這種反人類的設計真的要抓來打屁股!
還要特別去找這些按鍵是獨立分開的,不常見呢……
|
設計 . 一向是從整體看起 . 須要權宜與整合的概念 . 不極端任何 ....
因為那種東西要小巧便攜 ~ 不是機板小 . 就是殼小 = 設計空間珍貴 . 以mm計較
有些mp3模組面積只有個拇指指甲大 . 2W喇叭棚壓在50元硬幣直徑以內(已經很大聲了)
這樣的產品若將音量鍵與換曲鍵整合 . 則可換取2顆按鍵的購入與加工安入成本 + 節省設計空間
自人因來看 . 多單功能按鍵 = 混亂 . 操作它或可能需要先學技能 .... 如電腦鍵盤 . 機台諸按鈕
而mp3產品傾向無腦操作
人因設計 . 甚至能
閉眼操作
以往多是類apple mp3設計 = 一只圓狀按鍵為主 . 圓週上下左右各為音量與選曲四鍵 = 方便簡約的蘋果設計理念不是瞎談的
現在的對面mp3小廠則另闢蹊徑 . 整合音量與選曲按鈕 . 一樣可光憑觸覺操作
那些多按鈕的對面mp3產品幾乎都死光了 (多達10幾顆按鈕)
換個角度 . 從商業之商品流通來看 ~ 大眾商品面對大眾 . 勢必朝簡單操作設計 (這要問蘋果 . 社會運動推廣也一樣走簡單 . 不能給大眾複雜難以理解)
若是朝複雜操作設計 . 無疑自關市場大門 . 除非廠家確知大眾在複雜操作中可找到
樂趣而
沉迷 (這也可以問蘋果 . 微軟 . 諸汽機車與手機設計部門 ... 等)
單功能既多按鈕 與 多功能既少按鈕(
邏輯操作按鈕) . 究竟優劣誰別誰屬 ??
或許拿鍵盤與滑鼠相較(加入視窗作業系統的人因因素) . 看看自家汽車駕駛座左手邊的燈光操縱桿 . 可以得到
概念的認識
似1+1=2 . 它就是多領域而多功能的 .......... 人類本來就有這樣的能力 (指邏輯能力)
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