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enior Member
|
我覺得至少要小學三年級以後的孩子自己會思考才有用, 這之前的都是打水瓢.
當然那個年代學業輕鬆, 只要聯考準備好都算來得及補救, 但邏輯是可以照抄的.
不曉得現在幼稚園教什麼, 小學1~2教什麼, 3~4, 5~6.
我那個年代是2年一個變化, 所以3~4覺醒都算很來得及啦.
有些頭腦更好的可以等國高中再說.
沒記錯, 拚個聯考就保送了, 讀書只要肯做, 都是來得及.
或許是自己的經歷(包括我妹的經歷)覺得學術都是後來可以補救的東西.
最重要的其實是了解這個社會, 了解人, 以及人與人, 做人處事的道理!
父母還是最重要的, 小時候我老媽經常加班, 我老爸... 空軍, 不用解釋了.
所以基本上我幾乎是分別幾個老師帶大的, 我記憶最深刻就是國小5~6的老師.
他下課帶我去吃點東西, 稍微輔導, 然後才送去台南敦煌書局看書等我媽下班.
如師如父.
所以從小只會讀書, 也沒接觸什麼人, 父母也經常不在身邊或根本沒時間陪伴.
回家就是自己再看點書, 洗澡睡覺, 老媽還在隔壁洗衣服(我可以忍受噪音睡覺).
現在都是4點多起床去公司也是因為"從小就很早起床被送去學校."
但, 學術有問題嗎? 也沒有, 所以我不覺得就學早期是要這麼看重學術.
這個後來只要孩子想通, 自己就會去補救了; 問題是了解這個世界, 需要父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