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oversky.
Junior Member
 

加入日期: Feb 2013
文章: 775
中國曆法自黃帝至明朝改了六十二版次,
明代用的大統曆即元代為元代郭守敬、王恂、許衡等人創製之授時曆。
湯若望修訂的《崇禎曆書》和授時曆比了八次,
所謂的不準,主要是日蝕、月蝕、木星、水星、火星之運動等天象預測的問題。
對一般百姓算日子,依節氣農作影響不大。
反倒是號稱「天子」,預測日蝕月蝕老是出錯,有損顏面。

明史 志第七 曆一
https://ctext.org/wiki.pl?if=gb&chapter=760533
引用:
黃帝迄秦,曆凡六改。漢凡四改。魏迄隋,十五改。唐迄五代,十五改。宋十七改。金迄元,五改。惟明之《大統曆》,實即元之《授時》,承用二百七十餘年,未嘗改憲。成化以後,交食往往不驗,議改曆者紛紛。


https://is.gd/YBfRhF
引用:
《授時曆》應用弧矢割圓術來處理黃經和赤經、赤緯之間的換算,並用招差術推算太陽、月球和行星的運行度數。《授時曆》採用統天曆的長度,365.2425日為一年,29.530593日為一月,與現在所使用的公曆的數值完全相同,但《授時曆》比公曆早推行301年。推算節氣的方法是將一年的1⁄24作為一氣,以沒有中氣的月份為閏月。


http://shc2000.sjtu.edu.cn/0512/xvguangq.htm
引用:
《崇禎曆書》在1934年編完之後,並沒有被皇帝頒行。為什麼沒有頒行?是因為它的優劣一直在爭論。中國保守的力量仍然反對。他們反對將它頒行天下使用。於是雙方一直爭論,這個爭論持續了10年。在這個爭論過程當中,發生過8次中西天文學的較量,這8次較量的內容,都記錄在《明史•歷志》中。這8次裡面包括日食、月食、木星、水星、火星的運動。


引用:
《崇禎曆書》是西方天文學的百科全書,它的第一部分包括了西方天文學的各種理論。第二部分是根據這種理論而編算出來的各種天文表。這種天文表在中國傳統的曆法裡通常是不記載的。它是放在「欽天監」的辦公室裡面的,所以一般老百姓也是不能看到的。
     
      
舊 2019-04-04, 11:06 AM #12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oversky.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