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埋冤狼
對絕大部分人而言 前2樣這幾乎是沒用到的知識,要背還真不如弟子規
也許很多網友反感是因為"中國經典" 那改背誦佛經好了
|
跟中國經典無關,而是背這東西在這個年紀沒三小路用。
弟子規這麼威,為何課綱沒有列入?
沒特別平仄押韻對丈(沒有美感修辭),空談道理當然不會列入。
唐詩未必有大道理,但至少有音律的美感。
前面提到背論語,廢物老師怎麼搞? 從第一則開始背。
為何我篤定地說老師是廢物,因為課綱是依照主題,選出最具有代表性的段落,是選讀而不是從頭背到尾。 叫人從頭開始背又不解釋不是打混是啥?
韓愈說"句讀"是小學問、"解惑"是大學問。不談大學問,難道學校老師又有講解小學問解釋字詞斷句用法了嗎?
真要找東西塞,還不如左傳白話文選個幾篇,讓學生對先秦歷史故事有印象後未來讀文言文版本時可以著重在文言修辭技法上。
美國小學生讀的沙士比亞也不是當年中世紀英文用字遣詞的版本,而是現代通俗版本
小學生已經是開始"理解"、"解構"的年紀。
至於仁義道德,光道德論述都是哲學系至少一學期的課。
小學生背一堆看不懂的文章就能搞懂正義道德? 我是不相信這種鬼話。
引用:
作者newsnes
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父母教導我們做人做事的道理,我們必須恭敬聆聽,牢記在心;父母指責糾正我們的過錯,我們必須順從接受,坦承錯誤,不可頂嘴爭辯,掩飾過錯。
所以,現今社會,父母教導我們做人做事的道理,父母指責糾正我們的過錯,我們不要理他們?
事雖小,勿擅為,苟擅為,子道虧
=>事情雖然細小,不可不稟明父母就擅自作主;如果任性而為,有虧做人子女的本分。
所以,現今社會,什麼事就都自己作主,完全不用甩父母?
諫不入,悦復諫,號泣隨,撻無怨
=>父母不聽勸告,要等到他們高興時再規勸,還不行就哭泣哀求,就算被打也毫無怨言。
所以,現今社會,父母不聽勸告,就讓他們自生自滅,還是要罵或打到他們聽?
|
弟子規假設父母都是充滿大智大慧的賢者,跟事實相去太遠。
"父母責,須順承" -> 如果父母錯了,不辯嗎? 真理是越辯越明的東西。
"事雖小,勿擅為" -> 人本來就要學習承擔責任,我晚餐吃排骨還是鯛魚也要開家庭會議投票? 西方教育就是從小事情開始放行自行決定同時學習承擔責任。
"諫不入,悦復諫" -> 家暴還要等他高興才能談? 當然當下阻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