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kize
背物理有什麼用?
背化學有什麼用?
背英文有什麼用?
學數學有什麼用?
有誰說他現在都用到的?有沒有人說乾脆別上課的?
以上我是一項都沒用到
那為什麼說讀經有沒有用?
不但比上面那些,在實踐上用到的機率高得多.而切可能終身受用,而且可能有大用.
43
|
小六法實用性遠勝弟子規,而且光儒學就有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論語等啟蒙讀物
何時輪到作者不明,來歷不清的弟子規,想多學沒關係,但不要亂學連儒家學者都不認可的東西
江南大學副教授黃曉丹指《弟子規》誕生於清代,
而做清代文獻研究的黃接觸了大量清代的詩文集、傳記和家譜,
卻從來沒看到過有提到《弟子規》。
黃問及研究民國文獻的朋友、讀過大量現代學者的回憶錄和傳記的朋友,
發現他們也都從未見過《弟子規》[11]。
並指
「《弟子規》編成後,因其通俗易懂,易於背誦,甚為普及,清代末年有的地方官府還將其定為私塾、義學的必讀教材,甚至作為『勸善』書籍,在祠堂、茶館、書館中進行宣講,使其廣為流傳。」
的說法來自於文革時期的《天津師院學報》1974年01期文章《<弟子規>宣揚了什麼?》
根據台灣師大劉雅苓與東北師大周明傑的考證,《弟子規》在鴉片戰爭之後才出現,
作者過世後一百年之內並沒有廣泛出版。
在《四庫大系系列資料庫》9153種書里,檢索《弟子規》,只找到兩條文獻。
「廣為流傳」的說法有誇大和臆測的嫌疑。
《弟子規》本來也不是專門寫給兒童的。它的流行是二十一世紀開始的
《弟子規》本身與儒家經典里的論述存在矛盾,甚至有自相矛盾。
《弟子規·入則孝》:諫不入,悅復諫;號泣隨,撻無怨。
《弟子規·入則孝》: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按:如順父母好惡,為何需諫?)
《孔子家語·六本》:小棰則待過,大杖則逃走,故瞽瞍不犯不父之罪,而舜不失烝烝之孝,今參事父委身以待暴怒,殪而不避,〈殪死〉既身死而陷父於不義,其不孝孰大焉?汝非天子之民也,殺天子之民,其罪奚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