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
作者amos.
不過時代真的不同
H4xH8sw0Eh8
|
這個是笑話......真的
這種是認為人皆平等的說法.....
因為教育資源向來不平等,我曾經細細思考過一件事情
如果當年董仲舒沒有罷黜百家的話,中國教育體系自漢朝以來會改成怎樣
只能說,當一個總體教育環境資源不足以讓所有受教個體得到量體穿衣的程度,你只能廣義的使用有教無類的方式去適應。
這樣說好了,你要老師怎樣判斷一個學生是否有創意?有好奇心?有領導力?
還是說,考駕照怎樣判斷是否一個駕駛人能夠滿足社會與法律的駕駛需求?
學校體系本來就是求同存異,你連同都不想去面對,那怎樣去證明異的存在。
如果連一張可以得到公允的考卷都不去答題,你要跟我說這就是我的創造力,說白了,就是對不起自己,因為給你公允的資格你都不能接受,就別怪人說你不適格...
用文字表達應該是 A(公允基礎)+B(創造力,想像力,領導力....ETC)=你的能力
我不會讓我的家人跟一個連自己在當下社會給予資源都不知道自己該有什麼的人長久來往
不是說人品不好或是學識低下,而是當一個人自己都不想讓自己過得更好的時候,你跟這種人在一起生活,不覺得很累嗎。
片中說到,CEO們都開始不考慮學歷,而考慮XXX...但是你要接觸到這些CEO,起碼的基礎都沒有,HR敢PASS你的RESUME給他?
說的都很好,但那是用成功案例來做解釋,這生存者偏差大到不可思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