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freaky
FinFET製程越往下,電流密度越高,漏電流也越大。GPU又不是什麼低功耗裝置,架構上能改善的能耗比比換製程來得有經濟效益。新製程未成熟前賣給對價格較不敏感的專業市場我覺得很合理。每項產品從規劃、開發到上市少說也有兩年以上,簡單來說就是時間到了就會推出,競爭不過別人公司自然會倒。
|
應該說,
新工藝就得配合新架構, 新操作條件.
電晶體密度愈高, 操作電壓能降低, 電流也是,
並非只有漏電這缺點而已.
GPU 操作頻率再高也沒高過 CPU, 甚至 高通 S855 也還高過它,
主要是計算單元多的緣故.
而更低的操作條件, 有助於降低功耗.
AMD 第一把 VII, 估計就是用 14nm 工藝的 layout 去微縮設計,
原因無它, 就是 GF 搞不出 7nm, 剛開始就這麼設計,
然後, 要整個重搞要時間, 於是整個搬到 GG 試產,
結果, 蘇妹 整個很滿意, 確認了設計團隊是沒問題的.
NAVI 這把, 應該會有所突破, 功耗上會有進展.
看 Ryzen 3000 系列的首 DEMO, 7nm 是贏過 intel 的 14nm,
十分明顯. 更令人期待 NAVI 以及之後的表現.
這也消除了一些人對 GG 能否生產高頻 chip 的疑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