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BALA
我觀察台灣農業有段時間
基本上文旦跟柚子其實很怕颱風
若夏天有幾個颱風
落果量一多
當年這兩個水果產量不好 但是價格會好
但是若像去年沒啥颱風
到了十月文旦柚子就會多到吃不完
農民都在跟天氣賭
希望颱風來 別人落果
他家不要落果
當年他家就發大財
台灣的農業其實是投機行業
做每一個行業都有風險
但是台灣農民 農損就要政府補償
產量太多 就會唉唉叫
賺大錢時不吭一聲
賠錢時要政府想辦法
台灣鯛不是叫假的
|
天氣好少颱風就大出跌價...
文旦產量過剩,外銷及加工都是農民認為可考慮的出路。文旦雖有外銷,張汶肇表示,外銷一般都是最好品質銷出去,但文旦外銷品質皆為中下品。因為國內將文旦視為禮品,頂級文旦禮盒價格高,一斤可以賣到四、五百元。外銷市場九成以上都在大陸,貿易商考量成本跟販售價格,認為好吃的文旦價格高,賺不到利潤。農民也會認為上品的文旦在產地就賣得好,何必賣給盤商。
張表示,「台灣應該以內銷為主,外銷為輔。」文旦產地直銷獲利好,麻豆、斗六的投資報酬率皆高。「今年是特殊情形,從來買氣沒這麼冷過,中秋前兩三天還賣不完。」
洪瑞澤直言,「出去的品質太爛,看到這東西,我吃兩年就不想吃了。」他指出,貿易商一定找便宜的文旦出口,只要外觀不醜,出去就有利潤。若收購價格過高,就沒有利潤可賺,導致出口的都是B級文旦。「好的文旦農民自己想留著賣,一斤可以賣到八、九十元,我是盤商怎麼跟你買?如果買了,後面價格要賣到多少?文旦真的有這價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