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FLYFLY4
*停權中*
 

加入日期: Feb 2018
文章: 33
關於「觀點論述」的一些雜感

關於「觀點論述」的一些雜感:

網路論壇討論串,大家各自當然都會有各自的一套觀點論述,十幾年前接觸到PCDVD討論區之後,我也同時在自我摸索與養成自己的一套觀點論述,文字論述上的跌跌撞撞也是難免,總是要在錯誤中學習。累積十幾年下來,也是有了一套我自己的論述套路。
摸索的過程中,畢竟酸民文化的論述看多了,多少還是被影響到,自己寫出的酸言酸語在文章中的比例好像也變多了?但心中僅存的些許良知,會盡量讓自己的酸言酸語論述方向,聚焦在「議題」和「群體」面向本身,盡可能地避免把酸言酸語的論述聚焦在「針對某個人」,但我還是承認我無法百分之百做到「不針對個人」,但能少就少。然而即使我的論述是「針對議題和群體」,有些人硬要「對號入座」的話,那我就沒辦法了。
臺灣的社會與政治議題何其多,我摸索該議題之後所選擇觀點的立場,或許不見得會是PCDVD討論群體在某個時間範圍內的相對多數。也因此我就被「針對個人」的圍剿了。然而綜觀整個討論串,在「大方向上」跟我「同樣觀點與立場」的網友,其實也不會少到哪裡去,不過那些網友的文字論述力更強,不同立場的酸民們寫不過其他跟我同立場的其他網友,於是就來圍剿我了。對我來說這也算是一種閱讀學習,看看同樣觀點立場的網友,如何用更強的文字論述力把那些酸民踢回去。

時間來到了2018年尾,公投的十個題目,我閱讀選舉公報的時候,我個人的做法是,完全不去閱讀政府意見書欄位、也不閱讀該公投題目倡議團體的遊說欄位,我只看公投主文的那幾句話,然後就依據我過往的網路資訊的蒐集,做出我的判斷選擇同意或不同意。在公投之前,依據我自己所消化過的議題網路聲量,一度讓我有心理準備,我做出的選擇可能會是「相對少數」。公投結束了,中選網站開票,我查閱一遍,有點小訝異,十個題目我的選擇全都是「相對多數」。原來,網路聲量真的不直接等於老百姓實際的投票結果。這樣的結果讓我對於自己的觀點論述與判斷,開始有了某種程度的自信。

公投前,網路聲量大得跟噪音一樣,公投結果,網路聲量大的一方,票數只有另一方的二分之一。
公投後,原本的噪音就變得相對小聲了。或著說,即便他們再怎麼吵(而且還是人身攻擊類型的那種吵),我也可以不用太在意了。因為「在大方向上」,實際投票結果我就是相對多數的一方。

同婚議題,我在摸索之後,個人是定調在先從專法開始,再漸進式的一點一滴進入民法,也一點一滴的完善配套,確實是需要時間去累積的,不該一步登天的直接套用民法。然後過往我的觀點論述就被同運群體打成 反同+恐同,結果就是政府單位真的就是從專法開始。

臺獨議題,我過往的論述寫過了,我從曾經當兵前很期待「臺灣共和國」,一直到因為發現一些細節,而不再認同「臺灣共和國」的過程。冬奧正名,骨子裡就是變相的臺獨議題,結果也是「臺灣共和國」票數是相對少數。

核能議題,曾經的反核宣傳活動,在公投結束之後,成為一個笑話了。對了,曾經湊了多組臺灣在地獨立樂團的「不核作」原創流行音樂專輯實體CD,我有買,因為裡頭有「那我懂你意思了」這個曾經的獨立樂團的一首原創單曲。

電腦資訊應用類的議題,我至少經歷過四次同樣的情境,大致上就都是,我在MacOSX、Linux圖形桌面應用環境,遭遇到一些參數設定與使用上的問題,我在討論區發文嘗試描述了我的問題,並且也寫明了我需要的解決方案需求是什麼,基本上我會以我過往的MsWindows環境操作經驗來做類比論述,接下來我就遭遇到某些進階電腦玩家回文嗆我,建議我滾回去用MsWindows、或者要我自己寫程式,MacOSX、Linux環境沒有人會像我有這樣的圖形介面做操作需求。然而「時間」真的證明了我的觀點論述是對的,有佛心網友提供了我之前想破頭都沒想到的關鍵字,也有提說應該要用自然語言去google,關鍵字不見得找得到,結果就是符合我描述需求的解決方案,原來早就存在了。

在某個細節上,我得感謝「連勝文」這位公子。201X世代的網路討論串內,我被酸民文字霸凌得很不舒服的時候,我想到了他,他比我還在更早的世代(199X世代),就已經被網路酸民非常針對性的批評得體無完膚,但他都可以好好的活下來了,我又為什麼要在意那些針對性的文字霸凌呢?所以我就看開了!
反正「時間」真的會證明我的觀點論述「在大方向上」是對的。
近十年,當時間陸陸續續的證明了我過往被圍剿到爆的觀點論述其實是對的之後,真的給了我不少信心!
     
      
舊 2019-02-26, 03:30 PM #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FLYFLY4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