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ower Member
|
上面有人提到竊取資料要先分析這件事,
這點是重點中的重點,
因為全球手機幾十億隻,
就算百分之一的手機會有內建竊取機制,也是有上千萬之譜的數量,
一人只要一天產生10MB的資料就好了,幾十M*10MB=幾百PB的資料量,
若沒經過分析就狂偷,光一個儲存空間就夠那堆有目的的有心人士煩惱了,
更別說那些阿貓阿狗的資料在竊取之後不可能沒經過電腦解析就直接用人工判斷...
那會死人的好嗎?
自然而然就是先從用戶端竊取片段資訊,通常是EMAIL、訊息等等的,
先經過電腦解析關鍵字,過濾之後才由人工去判斷是否要完整監控...
別說對岸的人是這麼幹的,連美國那邊要監控也是這麼幹...
只能說,絕大部分一般人自認的敏感資訊,在那些竊聽人員的眼中根本就是垃圾資訊,
連看上一眼的機會也沒有...
雖然內建監控軟體是非法、不應該的,不過一般人藉此在擔心?
說難聽一點,你既沒錢,對群眾又沒影響力,就算你要他監控你,他也不肯好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