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航本來是很爛啊,這一世紀才稍為洗刷以前汙名,拼的像樣點,多虧國庫無限制支援
還蠻希望他們繼續維持這樣的良好記錄。不然堂堂一個一腳踏進已開發國家的航空公司,飛安紀錄還輸哥倫比亞或菲律賓那種鳥國家,也是挺丟臉的
稍微看了一下以前事故原因,看不出來和疲勞飛行有關,不過當然乘客安全有更多保障會更好,看是否福利工時待遇能向長榮看齊吧,到底是哪邊比較好?
感覺飛機要飛出事情來也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華航出過那幾次大事故,飛安排名就掉很久爬不起來了
引用:
中華航空在20世紀末的飛航安全紀錄不佳,1980年代到2000年代初期發生了許多重大的飛安事故,甚至坊間流傳著華航四年大限的說法。由於華航在成立初期的飛行員大都來自軍方退役人力,駕駛艙內仍帶有「機長即學長」的濃厚軍方文化色彩。從空軍到航空公司,中間的轉訓及考核時間大約是10至15年,1978年的中美斷交使得中華民國(臺灣)和美國的軍事合作消失,空軍的資源變少從洋訓變成土訓,在這個年代的空軍飛行員,又遇上不適應的新型飛機及玻璃駕駛艙時代,間接造成1990至2000年的飛安事故頻傳,甚至成為後來有華航由空軍轉民航駕駛「淨空專案」實施的最主要原因。2002年,在澎湖空難後的改革下大批的華航經由遊說或關說而取得職位的高級幹部與部門經理被整肅下台,並更換為真正了解民用航空作業的管理人員,使得乘客的飛行安全得以大大提升。
為了改善安全記錄不佳的印象,中華航空自2002年澎湖空難後,著手開始改善相關管理方針並將利用裙帶關係進入公司的主管開除,包括成為全國首家推動安全管理系統(SMS)的航空公司。除了開始自民間招募人力進行飛行員培訓外,也在2003年來開始引進外籍飛行員,加強飛行員的訓練與淘汰及引入座艙資源管理(CRM,Crew Resource Management),也同步聘請英國籍前國泰航空飛安部副總經理主持龐大的修護體系。中華航空在最後一次造成死傷的2002年澎湖空難之後,唯一的一次嚴重意外是2007年在日本琉球的那霸機場,航班編號CI120的臺灣臺北飛琉球早班機在抵達機場停機坪時,因飛機右翼二號引擎突然起火而全毀。在此事件中無人傷亡,且事後調查證實是波音公司設計失誤導致此一意外發生。
根據德國權威「航空事故數據評估中心」(JACDEC,Jet Airliner Crash Data Evaluation Center)公布的《2017全球飛安排名》中,華航排行全球第60名[14]。名次在持續的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