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早就寫過的老梗又可以再貼一次了:
關於臺灣在地一般老百姓自身的政治意向來「公投」這檔事,我個人瀏覽不同政治立場的中文網路新聞媒體十幾年下來,發現現階段「有投票權」(二十歲以上)的臺灣老百姓,至少會區分為四個大方向:
一 、臺灣共和國:
預設主權領土範圍包含臺、澎、金、馬以及周圍一些小島,國家官方語言(官話)是「臺灣閩南語」,官方文字系統是 :
臺灣字
http://www.taioanji.com
或
臺羅拼音
https://tailo.moe.edu.tw
來二選一。
我個人的長期網路新聞觀察發現,未來的「臺灣共和國」的第一任教育部長,搞不好會是一位叫做
https://zh.wikipedia.org/zh-tw/蔣為文
的文學系教授?
二、中華民國在臺灣:
預設主權領土範圍包含臺、澎、金、馬以及周圍一些小島,國家官方語言(官話)是承襲過往的中華民國國語(國語注音符號發音系統),官方文字系統是 :國字(現代正體中文漢字),這也是我現階段所認同的一個方向。
三、中華人民共和國臺灣省:
國家官方語言(官話)是「漢語普通話」、官方文字系統是 :中國共產黨二次創作出來的「簡化字」。
四、美國的 第五十一州(臺灣州)、或 日本的 臺灣地方:
這兩種我歸類在一起。
美國的 第五十一州(臺灣州),當然官方語言就是「美式英語」、官方文字系統是 :美式英文。
美國的 第五十一州(臺灣州)的未來預想範本,可以參考臺灣社會現有的「民間社團」「台灣民政府」他們玩的那一套角色扮演遊戲。
日本的 臺灣地方,當然官方語言就是「日語」、官方文字系統是 :日文。
我是不相信日本本身會這麼看得起「臺灣」,還把臺灣列為「地方」的等級。能列為一個「臺灣縣」就已經不錯了。
接下來麻煩了,妄想一下,假設投票率能趨近於百分之百好了。這四種方向,「沒有」任何一個方向的投票率,可以達到百分四十以上,「沒有」一個方向可以成為「絕對最多數」。照理說,要公投改變臺灣未來的方向,其中一個方向至少要有「超過」「百分之五十」的「票數認同」才會合理。也才能讓「相對少數」比較沒有話說。所以臺灣現況就繼續卡在這邊了。2018年的公投題目已經某種程度的證明了「臺灣共和國」至少到目前為止「都不是」相對(最)多數。
我自己的話,一些現實與網路生活的體驗,讓我至少到目前為止會在公投上投下「中華民國在臺灣」一票。我所接觸的198X末∼199X世代的十二年國民教育,學的是中華民國國語(國語注音符號發音系統)、和國字(現代正體中文漢字)。我「並沒有」移民他國的資源、能力、預算,基本上我也只能跟臺灣這座島共存亡了。要我個人在下半個人生的現實與網路環境都開始改寫 英文、日文、簡化字,改說臺灣閩南語、日語、英語,我理所當然的抗拒!我現在在臺灣島內的的日子過得好好的,憑什麼「半強迫」我修改我的母語和母文字?
除非啦,哪天我家破人亡、流離失所、三餐不繼,真的到那個時候,美國政府、日本政府、中共政府,誰能給我穩定且健康多元的三餐、擋強風能避雨又通氣流有水有電的居住空間,我來去當該國的人,學習該國的文字和語言,當然沒有問題啊,畢竟得在該國的文化圈下討生活求溫飽嘛!
200X世代前半,我在馬祖南竿島陸軍後勤單位服義務兵役。升上一兵之後,開始漸漸地有某種程度的時間,去聽士、官、兵彼此之間對話的一些細節。然後我嘗試真的去計算一些什麼,然後我發現,士、官、兵彼此之間對話,如果是用純國語模式,一百句來回對話之中,大約會有三十句左右會是「情緒用語」,剩下七十句是真的有在溝通事情。但如果是純臺灣閩南語模式對話,其中會有約七十句會是在「情緒用語」,剩下三十句才在溝通事情。這樣的計算結果讓我感到遺憾,當下我會聯想到,若在國家中央層級的立法院、地方政府的縣市鄉鎮議會,民意代表和政府機關首長全程臺灣閩南語模式對話,那不就是一個小時的議程裡頭會有四十分鐘都在「講廢話」?剩下二十分鐘才真的是在溝通事情?聯想到這樣的情境,真的會讓我對於退伍之後可能會出現的「臺灣共和國」充滿疑惑與不安!
再來,就我個人的文字審美觀,「臺羅拼音」我怎麼看都覺得比純粹的英文字母還要讓我「看不下去」。「臺灣字」我則覺得比"Predator"的文字系統還要讓我看不下去。
200X世代之間,某次我跟家人一起去逛了一趟位在臺南市的國立臺灣文學館,逛完一圈出來,裡頭產出的文物,給我個人第一時間的感想是,「臺灣閩南文化」做為一個「地方民俗文化」絕對不是問題,OK很好的。但是若要將之視為「國家層級的文化」,扯不完的問題會非常的多。
關於英文單字和正體中文漢字的比較,節錄一段話:
---
根據去年剛過世的歷史學家唐德剛先生在其書中所說,一個人要長期全部讀懂整份紐約時報,約需五萬個英文單字,而要讀懂全部的華文報紙,大概只需五千個中文字就夠。
---
原文參考:
從漢字的1347種發音說起
http://blog.udn.com/Xuser/3744115
所謂的「五千個中文字」我利用現代的既有網路資源,整理出來了,我居處的九年義務教育階段,「沒有方便馬上可用」的資源可以來整理,世代真的有某些進步了。我不是善於海量記憶的人,要我熟背五千個中文漢字都有困難了。何況要我熟背五萬個英文單字,我承認我做不到。
過往我知道日語有所謂的敬語系統,後來我看youtube才知道原來韓國話也有所謂的敬語系統,我很慶幸我的母語是中華民國國語,我跟人對話不需要這麼煩心的切換敬語系統。可惜印象中看過的介紹韓語敬語系統的那個國語短片,我一時之間找不回來,一個在臺灣唸過小學階段的韓國男生大學畢業後來臺灣發展所自拍的影片。到時候當臺灣真的成為日本的一個地方或一個縣的時候,臺灣在地一堆哈日份子又要開始後悔與哀嚎了,會覺得為什麼日本社會管一個人會管這麼多呢?
臺灣在早年的日治時代,日本人就摸清楚了臺灣人/臺灣社會的基本習性,貪財怕死愛面子愛做官牆頭草易騙難教。
199X世代末,高中生的時代,我第一次接觸了簡化字的毛語錄小紅書,兩頁的內容,我花費了一個小時,終於消化完了,當然因為閱讀經驗的累積,現在我看簡化字的文章是不至於耗費這麼久。
但是,簡化字基本上就是為了中共政治目的的「治標」而二次創作出來的東西,完全沒有漢字千百年來漸進式演化的邏輯在其中。再然後,中共基於政治目的在200X世代搞了一批「繁體字」規範,但只是備而不用,其目的就是為了打壓「正體字」,而刻意設計的「別字」(把一些原本的正體字的某些筆畫,從左改右之類的)。
在臺灣反正言論自由嘛,難免會有一批所謂的日本皇民,我不曉得這批日本皇民看到類似像這樣的新聞,作何感想?
https://tw.news.yahoo.com/日本lgbt挫敗-強制申請變性前要先結紮-最高法院判合乎憲法-063500558.html
老梗繼續,臺灣社會有這麼一群「臺獨吉娃娃」和「天然獨」,這一群人平日在媒體和網路上嘴砲是很會,但是「臺獨」是要付出實務上的代價的,就是「戰爭」,拋頭顱、灑熱血、死個數千人是合理的,靠山山倒、靠人人跑、靠自己最好,千萬不能指望美、日兩國會幫忙,靠不住的。
然而真的要「戰爭」時,這一群「臺獨吉娃娃」和「天然獨」,能跑就跑能躲就躲,能拖就拖,最後就是以「臺獨」為好招的實體戰爭/起義,網路上萬人響應,戰場現場三人到場。
我覺得 國字/正體中文漢字、國語 ,或著說延續並漸進式演化而來的「漢文化」,是幫助我們在世界立足最好的也是無形的牌。
有機會繼續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