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是閃閃發問,想說認真的回一下好了。
投資成功與失敗在於,什麼時候買?中間賺什麼?什麼時候賣?
買什麼其實不重要。行行出狀元。撿破爛也有撿到變好也人的。
什麼時候買?
這樣產品/物件價值的未來是怎樣?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很重要所以講三次)
舉例來說,我(幫我爸)買房地產一向都是看政府。現在政府心態是怎樣?打算放鬆?怎樣放鬆?是貸款放寬條件,還是容積率增加?這都有"實體"價值的。而如何去抓到這種實體價值,那就要多了解。多看。
一個非常非常重要的觀點一定要有:不要想買在最低點。
強如巴菲特,李嘉誠都沒辦法買在最低點。我們普通人又怎麼可能?
只要找到價值,買在相對低點就好了。賺多賺少,那是命。
中間賺什麼?
任何時候,當你做一個選擇的時候,都會有所謂的機會成本。也就是你假如做另外一個決定可以得到的東西,在你做這個決定時就必須放棄。而有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如何減少機會成本。有的人會把機會成本放在最後價格(一定要賺多少才願意出手)。我經手的大多是房地產,所以中間的租金就是我減少機會成本的方式。
買貨回來等著賣,就是這點不好。基本上沒有找到買家之前,就是堆在那裡。
什麼時候賣?
這樣產品/物件價值的未來是怎樣?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很重要所以講三次,copy-paste真好用。

)
Last but not least... 什麼時候賣跟第一項是互相通的。但很多人花很多時間去研究買進的時候,卻沒有去評估賣出的時候。
很多所謂理財顧問就是有這種問題。你給他們幾百萬幾千萬。他們就買買買。反正有買他們就有手續費可以賺。但他們很少會來提醒你說,市場現在要不好/太熱了,趕快賣一賣。因為假如你賣了,全留現金,那他們就沒生意了。不用想說不同的理財顧問有不同的見解。我從我學生時期用的銀行給我推薦儲蓄帳戶到我爸用的JPMC Private Banking都有同樣問題。
所以,每一段時間(依投資產品類別或流動性來抓時間)就要來問一下同樣的問題。我看過太多例子了。都是買的時間點超好(基本上買到最低點)。但是最高點沒有賣,甚至有賺的時候都沒有賣。結果反而變成虧的。
同樣那句話。不要想賣在最高點。相對高點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