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atheism
Advance Member
 

加入日期: Feb 2018
文章: 339
Intel CPU 大缺貨,Q3 財報數字卻創新高──AMD 重返榮耀無望?

https://www.inside.com.tw/2018/11/01/lynn_intel


AMD 的股價從 9 美元在短短幾個月內上漲至 30 美元,許多媒體跟分析師紛紛大喊:「AMD 重返榮耀」。

詭異的是,最近出爐的 AMD 的 Q3 財報反而不如市場預期,3 倍多的漲幅不到一個月又
吐回 17 美元,讓 30 美元進場的投資人錯愕不已;反倒是缺貨的 Intel 財報超出市場
預期,大漲了 4%,一反市場預測,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2018 年 Intel 的營運業務分成兩大事業群 PC-centric 及 Data-centric,共有五個事
業單位:

PC-centric 包含個人電腦(CCG,佔營收 54.21%);Data-centric 則有資料中心(DCG
,佔營收 32.42%)、IOT 物聯網(IOTG,佔營收 4.88%)、記憶體(NSG,佔營收 5.85%
)、FPGA(PSG,佔營收 2.64%)。

根據 Intel 所揭露的財報資訊,第三季財報營收較去年同期成長 19%,主要成長來自
CPU 的整體平均單價上調 10%、筆電 CPU 的出貨量成長 8%、資料中心業務出貨量成長
15%,結算得到同期營收成長 16% 的驚人數據,遠遠超出市場預期。

有趣的是,如果我們把比較區間拉長,取到 2018 年 Q1 至 Q3,對比 2017 年同期,會發現另一個有趣的事實:總營收成長約 14%,其中筆電營收成長 7%、桌電營收成長 4.5%、然而資料中心營收竟成長 26.5%!




總產能相同下,在個別供貨上一定會有所減少。但這不是主要的原因,以 Intel 現有的
產能調度其實可以充分應付今年的 PC 市場成長。更大的問題出在資料中心市場的爆發性
成長。

資料中心的強勁需求及高毛利讓 Intel 把大部分的產能都調度到生產 Xeon,一台零售
PC 的處理器毛利可能只有 20%,資料中心的毛利可能有 40% 以上,Intel 當然把產能放給資料中心,也就使得消費級市場的供貨大量減少,同時沒有閒置產能可以調度,只能放由市場需求決定價格,通路商紛紛炒作價格及強制搭機,導致今年不少玩家改選 AMD 處理器。
舊 2018-11-01, 11:04 PM #27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atheism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