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
作者typh
這樓看到這裡,分成兩派,基本上就是做人相處與利益計算這樣。
兩者都沒有什麼對錯,立場不同考量不同,會得出不一樣的結論而已。
「關係混淆」我認為這句漂亮!
真走到法律這塊的話,結果應該就很明顯了……
|
錯了......並不是像你講的這樣......
兩方的立場其實很相似.......但著眼點不同......
主張要賠 32000 的人.......不少人也是抱持著 "這樣做人以後好處多過壞處".......
所以一樣是利益計算.......
而主張不應全額的人.......又何嘗不是很多人抱持著 "假貨哪好意思跟別人厚臉皮要全額"........
所以雙方再怎樣論戰.......只要還是著眼在這種人們自行給自己或他人定義的道德立場就不會有足夠說服力的結論.......
當然討論是沒規定一定要有結論沒錯.......
但要能夠放諸四海而皆準的話.......我認為還是之前有網友的見解 "有損始填,填不逾損" 的原則才是夠說服力.......因為真的很合理.......
尤其在這種可以買到一樣的仿品來歸還原物主的狀況下更應該以這原則為標準.......
因為別人跟你借的是那個行李箱.......還是假的.......並不是跟你借 32000.......
原物主要額外比仿品的價格多收一點錢我覺得也在合理範圍.......
"損" 也可包含額外的費用.......
發現買到假的還買貴了.......精神打擊很大.......可以理解.......
需不需要多收到足正品的金額.......就看怎麼談......
至於很多人認為這樣子那我才不要借別人東西.......
對.......你沒想清楚本來就不要亂借.......
敢借人........就不要怕........就代表雙方關係友誼的重要程度高過物品價值........
不然當初本來就不該或是不會願意借人.......
不願意還是借人.........不論出什麼事......偏偏事後被人知道東西是假的........
這時候如果還要拿自己才是受害者出來講.......也不可能多站得住腳了.......
像前面 n 網友講的雙方各出半價就是不錯的解決之道.......
畢竟拿去買仿品都可以買好幾個了.......你要說這樣原物主沒有賺到?.......
就算原物主心裡再委屈........實際上都是"賺到"的......
只不過是戳破美夢丟了個臉心情不爽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