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BEE
Elite Member
 

加入日期: Nov 2000
您的住址: 台北
文章: 5,452
918
  1931年侵華戰爭:美、日《蘭辛石井協定》為背景(美國國務卿蘭辛和日本大使石井菊次郎,簽訂的瓜分中國的秘密協定),蘇聯為敵國。美、日共同瓜分亞洲,日本承認美、英、法、荷在華利益及對東南亞的殖民統治,美國等列強則承認日本在中國有侵略的自由,以便把侵略禍水引向蘇聯。所以日本佔領中國東三省而沒有受到當時列強控制的國際聯盟的干涉。1937年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時同樣沒有受到西方列強的干涉,只有蘇聯支援中國,美國甚至為日本提供鋼鐵和石油,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1940年日本入侵法屬印度支那(今越南),即由於日本極度缺乏戰爭資源,首先打破了蘭辛——石井協定的框架。
  1941年太平洋戰爭:德、意、日三國同盟。德國為盟主,英、美、蘇、中為敵國。由於地理位置相隔遙遠以及戰略形勢急劇轉變,德國未能給日本大量物質和資金支援(只能保持潛艇運輸聯繫),1941年12月,德國在莫斯科城下遭遇挫敗時,日本不但沒有從東線夾擊蘇聯,轉而偷襲珍珠港,使美國對德宣戰。但由於美國採取先歐後亞的戰略,投入重兵登陸北非和歐洲大陸,德國陷入兩面夾擊的窘境,德國這個盟友的存在,為日本拖延戰敗爭取了時間,所以日本國力軍力都比德國弱小,發動戰爭早,但戰敗的時間竟晚于德國。因此,中國在14年抗日戰爭中受到的損害也是空前的。







.
舊 2018-09-18, 02:56 PM #37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BEE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