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enior Member
|
在繼續後面的情節前,先插播個番外篇好了,本來沒有想寫這一段,
後來想想還是提一下好了,算是「後打槍時期」我調適自己心情的過程。
【番外篇】
在她發給我好人卡後一個月,因為心裡也悶,放暑假後跑去找我當兵時的麻吉散散心
(他後來在國內某知名交響樂團擔任某聲部首席,去年剛退休),
他在某音樂學院留學,同校還有另一位他在臺灣同班的女同學(現在在臺南某音樂科系任教),
她是我以前在幼獅管樂團的團友,所以我們三個人在臺灣就互相認識了。
(那時候彼此知道我們都想去留德,所以還沒去之前就常交換資訊、情報)
在那裡待了幾天以後,有人建議一起去旅行,因為當時德鐵有個優惠方案是團體火車票,
第一個人票價是原價,第二位以後都半價,所以糾越多人同行越划算;
那個方案是除了尖峰時間外,可以讓我們在出發點和折返點中間不限次搭乘高鐵以外的所有班車
(當時德國還沒有高鐵),但是只能順著一個方向走,而且一定要團體行動,中間不能回頭,
一回頭就算啟動回程機制了,但是排好路線,可以一路玩過去,到想去的城鎮就下車,
玩完了再上車往下個目標前進。所以我們又拉了另一名女同學,兩男兩女一起去旅行。
我們一路往南玩下去,那位後來抓來湊團的女同學到了慕尼黑就說她身體不舒服,
所以沒有跟我們繼續後面的旅程,自己先搭車回去了,剩下我們三位舊識繼續旅行。
就這樣一個城鎮一個城鎮玩下去,出發前那位女同學就嚷著說一定要用F城當折返點,
因為她有位同學兼閨蜜在那裡唸音樂學院,所以我們到了F城就去找她同學,
晚上在她住的地方用餐。
經過半年多後重返F城,知道我們要以F城當折返點後我又想起她,最後鼓起勇氣,
跟我朋友說我想請一位朋友晚上過來跟我們一起吃飯,我藉口說是他們是同校畢業的校友
(不過唸不同科系),說剛好可以介紹他們認識。
於是我打電話到語言學校找到她,請她晚上一起過來吃飯。
我知道我那天看起來一定像個白痴,她人還沒到時,我坐立難安;
後來她人到了,那是在發我好人卡之後第一次見面,心裡很緊張,
其實還沒想好要怎樣拿捏跟她應對的尺寸,講話結結巴巴的,
我的朋友都看在眼裡。
一年多以後,我再跟我麻吉見面時聊到那趟旅程,他說:
你那時候看她的眼神,用肚臍眼都看得出來你在喜歡她…
我就從這樣笨手笨腳的窘境慢慢調整後來和她相處的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
=================
我從來不把錢當錢看
我都是把錢當命看!
=================
所謂 理論,就是大家知道為什麼,但實際上行不通
所謂 實務,就是沒有人知道為什麼,但實際上行得通
本公司已經完美結合了理論與實務:
什麼都行不通,而且沒有人知道為什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