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vn514026
Senior Member
 

加入日期: Oct 2002
您的住址: 台北市
文章: 1,123
引用:
作者linuxwuo
說來也奇怪....

至從第2代64layer 3D Nand技術問世來,全球所有Flash廠都有"默契",就不再公告"新"產品的P/E值,所以大家就以訛傳訛的,混水摸魚...

你可能太敏感3D TLC了;SSD廠商不想標示Flash PE次數是從2D MLC時代就開始了...因為SLC 10000 P/E次數一路下降到MLC 2000 P/E,SSD廠商很難跟消費者解釋Flash寫入量(光看次數很多人會單純認為少了80%),為了要跟下游客戶更好說明就誕生了TBW寫入量

2D MLC後期隨著製程科技從34nm一路微縮到16nm,同容量Flash PE次數隨之逐步降低,同容量Flash TBW也逐步降低;晚期的2D MLC對比3D TLC 2nd gen的優勢並沒有很多玩家想像的那麼大...
     
      
舊 2018-07-28, 12:44 AM #655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vn514026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