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
作者77io
一定要有瀏覽器才能下載?
別的不說.
P2P就可以了.
手機也不用瀏覽器.
APP STORE(Google Play) 也不用依附瀏覽器.
|
那個年代 windows 要怎樣透過 P2P 下載瀏覽器??
在那年代就連用 telnet 都是更方便也更普及的選擇
而且那個年代根本沒有一般 end user 普及的 P2P 軟體
就算去用少人懂得 shell command 下載
也是一個比 P2P 更實際的選擇
引用:
|
作者77io
因為當年歐洲國家的人口太少.
電腦的"商業"基石.
源自於1910~1930的人口普查計算器.
美國是唯一有足夠人口 資金和科學技術.
維持這種機器到足夠工業規模來發展的國家.
歐洲人的計算機發展 走不出學術領域 沒有商業價值.
但在美國就有.
因為它人夠多 政府要花錢買機器來解決一些問題.
有商業活動 有資金. 產業才能快速發展.
|
你說的這兩段根本全錯....
歐洲發展的作業系統一點都沒有比較少
歷史也沒有到多晚
現在的 Linux 就是歐洲國籍的 Linus 開發的
更早的火箭,以及船載跟航太系統
也都是自己開發的 OS
更早的時候,位居歐亞的蘇聯
更是每個部分都是自己土炮設計
完全推離美國設計 OEM
畢竟這是有政治上的重要考量
事實上開發作業系統根本不難
根本不需要多少資金
會需要資金那是法人才會有的問題
網路上其實有些設定社群性值得愛好者
開發非 UNIX-LIKE 性質的 OS
原因只是因為興趣跟好玩
如果前面講的這些離 END USER 太遠
那更早期還有手機跟 B.B CALL 的發展
還有無線電作業系統,這些很多都是自己寫的
NOKIA 自己光手機跟基地台 OS 就不知道寫過多少了
八百年前早已有整合進商業
何來的走不出學術?沒有商業價值?
引用:
|
作者sutl
說穿了就是佔有率不到七八成,就不會被告壟斷。
明明中國都已經證明手機只裝Android不裝Google服務也能賣,歐盟卻刻意不見。
|
問題是中國 Android 也不是自由市場....
這種需要 Google Framework API 才能運作的事情
同樣發生在小米還有華為以及百度身上
問題嚴重性跟 Google 比只有過之而無不及
在中國你同樣沒辦法跟這些廠商切割
使用一般你覺得理所當然的服務
其實最早大概 Android 2.0 之前的時候
台灣是有廠商開發那種完全沒有 Google 服務的 Android 手機
你要用地圖還是 Gmail 這些,就上網下載 apk
丟進手機,安裝後就可以用了
但是現在沒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