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bibo987
Junior Member
 

加入日期: Nov 2016
文章: 737
引用:
作者oversky.
我覺得主要是專利局內部審查的流程問題。
申請時的審查太過寬鬆,
沒有自行去找現行技術 (Prior art),
只以申請文件上提供的資料來判斷,
這樣自然會有很多疏漏。
如果說限於人力很難每件仔細審,
那至少有專利糾紛時,
應該先以被告提的資料回頭詳細審查是否真的有創新,
而不是直接以有沒有侵犯專利的角度來審。


問題是技術太遼闊了半導體製程,材料,光學,機構,電路.
一個審查者不太可能同時精通十八般武藝,何況去瞭解該領域的核心眉角.
我覺得這工作真的要有興趣熱忱,不然逼自己看ㄧ堆天書.遲早腦神經衰弱..


引用:
作者老飛俠
你説到重點了,很多公司真的是這樣,編KPI規定每個單位每年要交幾篇專利,數字就給你訂在那邊,
大家為了考績,就硬擠出一堆沒營養的專利交差,反正上面重視的只是專利總數,根本也不在意那些專利有沒有用,基本上就是上下交相賊。

我是非常反對這種作法,我認為主管只能設法營造一個鼓勵思考、創新的環境和氛圍,給工程師空間,讓發明、專利自然出現。
我一向主張專利提案數在考績方面只能當加分項目,不宜當成設定最低達成門檻的減分項目(達不到對考績是減分)
大概因為這樣我在老闆面前都不會是紅人,因為我太會唱反調了


我呆的這裡.把專利列為考績項目之一...
看完公司百篇的專利,大家差不多也都技窮了.內容愈寫愈誇張.
新製程結構良率估計沒30%的也在提..有達到KPI就好了.
有時太認真反而看不清,跳脫了角色扮演覺得一切都只是戲
公司不是自己的.對的起領的薪水就夠了.其餘的我不管也管不起
舊 2018-07-18, 11:28 PM #75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bibo987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