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老柏(第四)
不好意思因為涉及進行式的問題因此我暫時不回了,塵埃落定後再細說吧
謝謝各位討論
話說很多人把慣老闆、慣老闆、蟹老闆 的話這樣掛在嘴邊,到底多少人親身投下血汗錢去當過老闆的??當老闆真的可以很慣嗎???
|
悠悠的說, 老闆裡面什麼種類的都有, 如同勞工一樣, 人與人本來就不是平等的.
.. 賺到第二年後, 話不想說得太難聽, 簡單講就是人心會不同了.
我的部分就之前說了, 開始大手大腳買車, 當然花的都是本來就分到的錢, 沒動過公司的.
其中一個開展另一份工作純粹是他自己的, 過程結果如何我不知, 不欣賞工作不專心的人.
有一個跟我類似開始花錢, 他帶家人去遊山玩水, 譬如歐美2~3周, 一年3~4次.
最後一個, 他開始專注在公司的內務, 會計以及管理員工方面.. 唉, 我們都應該是技術人..
我第一個離開, 工作不衝看不下去, 局勢也是越來越糟, 不是小公司技術人可以逆行.
技術也是要有舞台, 資金與時勢, 實力不是萬能的, 更坦白的說, 實力非常容易被替代.
不然, 為何要有副業? 為何要抓內務? 這都不是專注在實力, 我話不想說得太明.
然而, 搞這些手腳都是拖累成長動力的.
台灣很多組織, 從小到最大, 就是這樣的情況.
不能說國外沒有, 但沒有像台灣這樣當做"聖典的."
連同樣血緣的對岸都沒有如此, 如果你仔細思考.
...
說多了, 但, 難得跟人這方面有點共鳴, 就把失敗處講講讓大家剖開來看也無妨.
看了許多一開始衝得不錯的, 馬上衰敗的例子(HTC), 賺了錢, 人心異思就拖垮了.
無一例外, 只有快慢差別, 只要內部開始搞, 火車頭瞬間就拉不動了.
除非像台GG張董, 鴻海郭董, 對岸習大大那種火車頭... 悲哀啊, 綠番薯鬼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