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a9607
Master Member
 
a9607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Oct 2001
文章: 2,271
引用:
作者asccpu
說書一下:
當時I公司由8080要開發新一代CPU時,以8080為基礎發展成8086,但這時業界都跳出來說:"如此一來我們所產的介面卡都不能用了",因此I公司又因這好笑理由,勉為其難地改裝8086成為8088


當初IBM的 PC/XT 一開始就鎖定8088,而非8086…

一、成本考量
當時市場上8 bit Bus週邊元件支援充足,穩定,更重要是物美價廉。這是一個最重要的考量。

二、發售時程

要在短短幾個月內設計、生產原型機、驗證、量產,當時如果選擇16 bit Bus的8086,CPU比較貴先不說,週邊元件還得採用較昂貴的16位零件,當時8BIT是比較成熟的,相對的16 bit Bus設計還要經過驗證,解決方案較貴也較少,對緊湊的發售時程來說風險不小…

三、效能考量

另一個不選擇16 bit Bus版本8086的原因,是因為IBM擔心8086效能比8088高 ( 6 Byte prefetch queue VS 4 Byte prefetch queue,加上 16 bit bus VS 8 bit bus… )會打到自己的小型電腦系列,所以故意選擇了效能弱上一截的8088…

所以,其實不是因為週邊板卡廠商抱怨生計就讓IBM更改設計的啦…




如果IBM這麼為板卡廠著想,就不會在 PS/2 換上MCA匯流排,讓一眾週邊廠商哀鴻遍野了…



引用:
作者asccpu
忘了補充
前面有人說到多核問題,86/88看起來好像不怎樣,卻是當時存在有多"核"概念。
打開86/88資料,有個所謂"最大模式"即是現今多"核"延伸,只不過,不是稱多核,而是多CPU
在最大模式下可以串接多個CPU,而達成多處理器運作架構。
利害吧,怪物不是叫假的


maximum mode 下,允許8088/86 跟協同處理器一同工作,8088當時最常見的協同處理器就是8087了…

嚴格來說並不是串連多個主要CPU,而是跟 8087/8089等副處理協同工作…

這也不是intel的獨門技術,當時CPU只要設計時就考量到搭配其他算數處理器或其他輔助處理器的話,都有類似的設計…

__________________
超準的星座分析!
舊 2018-06-09, 06:29 PM #75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a9607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