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ior Member
|
我換工作後還是離不開PM+其他(機械/電控)等專長的總和, 也要協調人.
差別是這個老闆比較支持我了(跟前一個偶爾會跟我擺顯的類型大不相同)~
所以上週很操的情況下, 沒有極度負面的情況產生.
兩個工作對比:
$給較高, 但老闆比較臭屁, 跟部下展現他的權力(非能力), 講話有含意(心機).
$略低, 但老闆帶人比較帶心, 放手讓底下去做事情, 有需要講一聲他會幫忙.
=> 後者讓我做起來, 心情好很多, 至於$, 我可以用績效去增加.
其實產業中工作久了, 後來會找你的人, 要不就認識你, 要不就認識你的技能.
所以很容易被定型做什麼類型的工作, 差別是公司提供的舞台與工具不同.
而且說難聽的, 如果要常接觸協力廠或其它, 時不時還會見到以前工作過的..
很多鳥事.
總之, 我提供另一個做法, 就像我提過狂人模式? 找個興趣去極端投入?
還有個我會做的方式也是比較極端, 我會花1~2天不斷狂想困境的細節.
然後決定要怎麼做.
就像牙齦腫但不至於拔牙處理看醫生的程度, 我乾脆喝燙水, 含在其位
更痛過了以後, 平常就不會那麼痛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