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wer Member
|
時代與環境為創作的承載 . 富庶社會方能夠承載大量精美創作的產生 ...
如 ~ 現在富有的中日韓美其音樂產出的質量 . 與非洲貧困國家比較看看
又如 ~ 現代文明社會其音樂產出的質量 . 與史前人類比較看看
再如 ~ 台灣經濟蓬勃的20~30年前其音樂產出的質量 . 與薪資倒退物價飛漲向下沉淪的現在比較看看
追加 ~ 10年前韓國經濟輸台灣 . 流行音樂也輸台灣 ; 10年後韓國經濟贏台灣 . 流行音樂也贏台灣
現在輸對面了 . 一樣是經濟問題 .... 更廣來看是社會背景問題
飽暖思水壬慾 + 衣食足而後知榮辱 . 倉廩實而後之禮義
國家成立第一要務 . 是讓人民吃飽 + 工地事第一要求的不是技術 . 是便當與食水
食衣住行育樂 <= 前面搞定了才能樂
又 . 歷史既創造力的堆疊 . 創作需要承載(承先啟後) . 不會無中生有天上掉下來
簡單易懂遍地發生到處可見的文化觀念罷了 ......
若論現在資訊網路如此暢通 . 照理論創作成物的接觸簡易 . 與創意交流頻繁
在全球一體相融環境下 . 創作的質與量應該會如知識大爆炸一樣 . 呈現急陡升之勢無人能擋 (網路蓬勃發展時多數趨勢家的看法 . 所以大家努力建網路)
卻事實不是如此 . 反而百樣倒退 + 人們對新的創作形式與平台仍處於摸索狀況
偶有佳作 . 但已是難得一見 .........
啥原因 ?? 藝術 . 人文 . 社會 . 人類學 . 歷史 . 各有各的說法 ...... 趨同趨異都有
我的看法是 ~ 創作需要時間蘊釀與社會承載 . 不論是從個人或全人類看起 = 創作力非為純粹的個人能力 . 天才亦然 . 需環境的供給與承認
創作的質與量在歷史時間中高低起伏本是正常現象
不必對此過份惋惜與贊揚及憤怒和靠悲 . 應當適可而止
依此 . 過去的美好可以追憶 . 現在的缺乏可以補足
參考
囉嗦太多 . 聽歌緩緩打結的腦筋吧 ....
新時代的電子音樂 . 跟某位舊時代的電子音樂風類似 (懶得翻硬碟找那位大師為誰)
這位作者創作了得 . 網路的觀念也不錯 <= 鼓勵它形式創作者使用他的音樂 (與冏說書那位姑娘同觀念)
原曲
[YOUTUBE]nw5Mc5bpq-A&hd[/YOUTUBE]
MMD作品擷取使用
[YOUTUBE]n-0gDiqqOTQ[/YOUTUB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