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CPAP 三代
Regular Member
 
CPAP 三代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Feb 2018
您的住址: 台中市
文章: 79
這篇文章寫得太好了..

從「漫威」與「DC」的電影宇宙發展,看品牌競爭


引用:
表面上,DCEU好像必須趕快搶佔MCU的市場(因為晚了5年),其實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漫威打開的是「超級英雄電影」的市場,而不是「漫威超級英雄電影市場」。怎麼驗證這個論點,最好的方式,就是隨便問幾個朋友知不知道某個特定的角色屬於漫威或是DC。即便超級英雄電影宇宙發展至今,相信還是有很多原本不是漫畫迷的觀眾搞不清楚哪個角色是哪個公司。

對於DC來說,這樣的好處是什麼?我認為有兩點:1. DC只要推出一部質量夠好的超級英雄電影,就能在「超級英雄電影」市場中佔據一席之地。2. 原本是DC漫畫迷的觀眾因為漫威的成功,會比往常更期待DC電影的上映。如果從票房來源來看,DC電影還沒推出,可以預期就有一定的票房保證。從「超人:鋼鐵英雄」的票房來看,其實勝過「美國隊長」之前的所有漫威個人英雄電影,就驗證了這個猜測。但DCEU卻亂了陣腳,為什麼?



引用:
因為「復仇者聯盟」的票房太好,把超級英雄放在一部電影中的做法大受觀眾喜愛。也因此影響了DCEU的第二部電影就決定將蝙蝠俠跟超人放在同一部電影。但DC忽略了一個重點。你必須假設大部分的觀眾都不是漫畫迷,因此所有的超級英雄都需要重新獨自建立觀眾認同感。

如果從品牌的角度來看,MCU跟DCEU都可以看作是漫威跟DC的子品牌。而母公司的資源(雙方各自的漫畫人物),就是用來協助打造子品牌最關鍵的資本。DC的第一步雖然看似錯失市場先機,但其實不然。但是DC亂無章法的使用母公司的招牌資源(超人、蝙蝠俠、神力女超人三巨頭),卻讓DCEU建立的成果不如預期。


引用:
反觀DCEU,第二部就推出超人與蝙蝠俠同台的電影,但不要忘記,在此之前,觀眾對於蝙蝠俠「個人品牌個性」的認知是停留在諾蘭的「黑暗騎士三部曲」。就連諾蘭,也花了三部電影的時間,才建立起「黑暗騎士」跟過往蝙蝠俠不同的角色個性,「蝙蝠俠大戰超人」要求觀眾在短短的開場幾分鐘就接受班艾佛列克飾演的新蝙蝠俠,實在太困難。

這也是為什麼有獨立電影的「神力女超人」在正義聯盟中相對比較討喜。

招牌人物真的值得使用獨立電影,謹慎的建立角色個性。
舊 2018-03-22, 12:29 AM #80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CPAP 三代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