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的部分是因為是最早的技術,本身很多缺陷
又稱作區塊鏈1.0,後面2.0、3.0都出來了
改良很多,尤其乙太幣是抗ASIC算法,而且也要轉換成非POW模式
也就是說後面的技術可以提早避免這個問題
回到比特幣,這個現象很快就會自行消滅
因為難度倍增、產出倍減,很快就會到達不划算的地步
像現在只有ASIC礦機挖比特才能賺,ASIC礦機是低耗能超高算力
高耗能低算力的CPU、顯卡早就都被淘汰
如果連礦機的電費都會賠錢的地步,只有更低耗能、更高算力才能運作
但物理是有極限的,不可能無止盡低耗能又提高算力
所以可預見當賠本的時候,就不會再有礦機投入挖比特幣
---
另外
"根據「Bitcoin Energy Consumption Index」統計,
截至11月20日,比特幣過去一年內挖礦的電力總消耗已累計達29.51兆瓦小時(TWh),
約佔全球總電力消耗的0.13%,
相當於台灣一年電力消耗的11.64%。
該數字甚至已經超過近160個國家一年的電力消耗,包含冰島和奈及利亞;
若全球的比特幣礦工自成一國,該國的電力消耗排名可排上全球第61名。"
如果我沒看錯的話
是說全球總電力消耗的0.13%=超過近160個國家一年的電力消耗
台灣一年電力消耗的11.64%=超過近160個國家一年的電力消耗
這160個"國家"根本只是新聞標題殺人法,實際連台灣一年的15%都不到
怎麼沒人敢去算全世界所有銀行+伺服器+ATM 24小時全天候運作的耗能多少?
肯定遠超過挖礦的啦